[发明专利]一种低热裂敏感性的高强韧Mg-Zn-Y-Nd-Ti-Zr铸造镁合金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8794.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9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朱训明;刘旦;王志方;王建;孟祥鋆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3/04 | 分类号: | C22C23/04;C22C1/03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0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热 敏感性 强韧 mg zn nd ti zr 铸造 镁合金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热裂敏感性的高强韧Mg‑Zn‑Y‑Nd‑Ti‑Zr铸造镁合金,属于铸造镁合金技术领域,所述镁合金由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组成:4‑5wt.%Zn,1.0‑1.2wt.%Y,1.8‑2.2wt.%Nd,0.3‑0.6wt.%Ti,0.5‑0.8wt.%Zr,其余为Mg和杂质元素,在本发明在Mg‑4.5Zn‑1Y合金中加入固溶度极限比稀土元素Y小很多的稀土元素Nd,并控制其含量,则可更有效的提高合金的强度,加入0.3‑0.6wt.%Ti和0.5‑0.8wt.%Zr,在进一步细化镁合金晶粒,在提高合金强韧性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热裂敏感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镁合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低热裂敏感性的高强韧Mg-Zn-Y-Nd-Ti-Zr铸造镁合金。
背景技术
镁合金由于其密度低、比强度高、阻尼性能高,被认为是汽车、航天航空和武器装备等领域的轻量化重要发展方向。目前,由于商用镁合金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非常适合铸造成型,因此在现有镁合金工程结构件中,铸造合金几乎占90%以上。另一方面,相比于变形镁合金,铸造镁合金受铸态缺陷的影响强韧性较低,特别是用于复杂结构件成型时非常易于发生热裂。以往研究发现,合金化方法是改善镁合金强韧性和热裂敏感性的重要途径,可是很多情况下合金化调控性能时往往会会得此失彼,即有时采用合金化提高强度时,往往会导致塑性降低,以及表现出高的热裂敏感性。为此,寻找到一种同时改善镁合金强韧性和热裂敏感性的方法将至为重要。
目前,有关Mg-Gd-Y-Nd镁合金的公开专利并不多。专利(公开号:CN107964602A)公开了一种改善高强度Mg-Gd-Y-Nd-Zr变形镁合金塑性成型能力的有效方法。该发明为在高强度Mg-(5~10)Gd-(3~8)Y-(0.5~2)Nd-(0.3~1.0)Zr的基础上,通过添加重量百分含量为5~20wt.%Li,使合金中形成具有较强塑性变形能力的β-Li相,并控制形成β-Li相的体积分数(20~90%),制备出具有高强度和较好塑性的含Li的Mg-Gd-Y-Nd-Zr合金,在铸态条件下的抗拉强度为σb=120~250MPa,屈服强度为σ0.2=80~150MPa,延伸率为δ=10~30%,密度为1.50~1.89g/cm3,且板材在室温下经40%轧制量的变形后不会出现边裂现象。专利(公开号:CN111118364A)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时效强化的Mg-Gd-Y-Nd-Zr-Li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合金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3.7-4.3wt.%Y,2.0-2.5wt.%Nd,0.4-1.9wt.%Gd,0.4-0.6wt.%Zr,0.5-1.5wt.%Li,余量镁及杂质。具体方法为:①按比例取镁、Mg-Y、Mg-Nd、Mg-Gd、Mg-Zr和Li,将除Li外的原料烘干;②镁熔化成液;③除Li外的原料加入镁液加热;④熔化后降温,加Li搅拌得熔体;⑤熔体加热,浇铸镁合金;⑥镁合金固溶、水淬;⑦固溶后时效处理,得Mg-Y-Nd-Gd-Zr-Li合金。通过添加Li,促进时效过程中强化相的析出,缩短时效处理时间,实现快速时效强化。专利(公开号:CN104328319A)公开了一种生物医用可降解Mg-Gd-Nd-Zn-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合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2~7wt.%Gd、0~2wt.%Nd、0.1~1wt.%Zn、0.1~0.5wt.%Zr,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所述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在保护气氛条件下依次熔炼Mg、Zn、Mg-Gd中间合金、Mg-Nd中间合金和Mg-Zr中间合金,熔炼完成加入精炼溶剂精炼,最后浇铸成型得到生物医用可降解Mg-Gd-Nd-Zn-Zr合金。所得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强度,可用于血管支架医学材料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威海万丰镁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87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