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采空区闭墙抽采数据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9106.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85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文光才;赵旭生;孙东玲;邹云龙;隆清明;蒲阳;车禹恒;刘延保;邓敢博;牟景珊;代元杰;钟川;黄雨;彭涛;王光锦;郭小良;张雨晴;何红梅;程晓阳;刘文杰;徐雪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E21F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博文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采空区 闭墙抽采 数据 测定 瓦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采空区闭墙抽采数据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工作面采空区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以及瓦斯抽采纯量;S2.采集工作面的下隅角漏风量;S3.判断第i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是否小于第i‑1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若是,则进入步骤S4;若否,则结束;S4.判断第i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是否趋近于零或第i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是否小于所述工作面的下隅角漏风量,若是,则确定瓦斯流场,若否,则结束。本发明的利用采空区闭墙抽采数据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操作简单、计算准确,为采空区瓦斯灾害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瓦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采空区闭墙抽采数据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采空区瓦斯治理是煤矿瓦斯治理的难题,由于采空区大部分属于压实空间,无法安装传感器,这就导致无法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有效监测,极有可能造成较大的采空区瓦斯危害,例如采空区瓦斯爆炸、采空区复采瓦斯危害等。
为了安全地抽采采空区瓦斯,可以通过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式,为采空区瓦斯的安全抽采提供可靠的支持。目前,确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有数值计算法、采用示踪气体法等,其中,数值计算法计算结果偏差大、而示踪气体法操作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利用采空区闭墙抽采数据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操作简单、计算准确,为采空区瓦斯灾害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利用采空区闭墙抽采数据测定采空区瓦斯流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采集工作面采空区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以及瓦斯抽采纯量,分别得到瓦斯抽采混合量序列(q1,q2,...,qi,...,qn)以及瓦斯抽采纯量序列(w1,w2,...,wi,...,wn);其中,qi为第i个闭墙对应的瓦斯抽采混合量;wi为第i个闭墙对应的瓦斯抽采纯量;n为工作面采空区闭墙的总个数;i为对工作面采空区的闭墙按照回风方向的反方向进行排序的序号,i=1,2,...,n;
S2.采集工作面的下隅角漏风量R2;
S3.判断第i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qi是否小于第i-1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qi-1,若是,则进入步骤S4;若否,则结束;
S4.判断第i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qi是否趋近于零或第i个闭墙的瓦斯抽采混合量qi是否小于所述工作面的下隅角漏风量R2,若是,则将第i个闭墙与第i-1个闭墙的对称中线与工作面上边沿的交汇点作为第一端点位置,将所述工作面的下隅角所在位置作为第二端点位置,并将所述第一端点位置与所述第二端点位置连成的曲线li作为第i个闭墙与第i-1个闭墙之间的抽采影响区域流量等值线,不同的流量等值线即为采空区瓦斯的流场;若否,则结束。
进一步,步骤S2还包括:采集工作面的非隅角区域的平均漏风量r3,并确定工作面的非隅角区域的总漏风量R3=r3·L;其中,L为工作面的回采宽度。
进一步,采集工作面的上隅角漏风量R1,并确定工作面采空区的总漏风量QL=R1+R2+R3。
进一步,步骤S4中,采用插值法确定第i个闭墙与第i-1个闭墙之间的抽采影响区域中偏差位置的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91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