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79741.2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5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佩芬;尹树华;钱金荣;何佑明;陆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佳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5/00 | 分类号: | C08F285/00;C08F220/14;C08F220/18;C09D151/00;C09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343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性 丙烯酸 消泡微 乳液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子单体的制备;(2)核单体的制备;(3)种子乳液的制备;(4)核乳液的制备;(5)核壳乳液的制备;(6)外壳镶边层的制备。本发明采用微乳液核壳再外加外壳镶边交联层的生产工艺,聚合温和稳定,产品粒径小。涂膜干燥后表面张力低,表干慢,彻干快,干爽性好,不回粘,对基材附着力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涂料水性化是涂料行业的走向,是环保意识提高的一种表现,是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水性丙烯酸乳液的应用与发展对涂料行业的油改水的走向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力作用。包装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光照、高温、潮湿、弯曲、摩擦等外界因素,使包装材料加速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大多使用环保的水性聚氨酯、水性丙烯酸酯类涂料去处理包装材料的表面,从而达到对基材的保护作用。
水性丙烯酸乳液类的涂料具有价格低兼、无毒无味、保光保色、耐候性好等特点,但其复溶性、耐水性、抗粘性、对底材的附着差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复溶性与耐水性的矛盾性,乳液在实际施胶生产过程中,会偶尔暂停施胶,生产设备处于一种半停止状态,此时导料辊或印刷网辊就会呈现出干燥结皮现象,如乳液耐水性太好,此时网辊上的干燥层处理就比较麻烦,而复溶性太好,对成品的耐水性又会有很大影响。
CN101851447A公开了一种微凝胶反应型乳液,以核壳结构将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聚合而成,成品乳液附着力好,抗水性强,干燥快,但未提及或者测试过乳液对复溶性的影响,同时生产工艺未涉及核壳生产制备方法。
CN102199239A公开了一种自交联核壳结构丙烯酸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按次序进行的以下步骤:种子微乳液单体的预乳化、制备种子微乳液、制备核部分微乳液、壳部分微乳液单体的预乳化、制备自交联核壳结构丙烯酸微乳液。此发明所述的自交联核壳结构丙烯酸微乳液的制备方法采用比较常见的自交联单体代替价格昂贵的有机硅氧烷单体和含氟乙烯基单体,利用聚合技术提高乳液性能,得到抗粘、防水、平滑、附着力都相近对好的丙烯酸乳液,但也未能将抗水性、亲水性、复溶性、抗回粘性很好的集合于一体,同时两者都是采用传统双层的核壳生产工艺,未涉及外壳镶边交联改性工艺。
CN103172786A公开了一种性能优异的丙烯酸乳液及该乳液的制造方法。乳液粒子细微,平均粒径70-100mm,乳液粒子具有核壳结构,核与壳分别采用不同的交联方法,当核乳液和壳乳液的质量比达到一个恰当比例时,该乳液具有低温在膜性,用聚合技术提高乳液性能,得到抗粘、防水、平滑、附着力都相近对好的丙烯酸乳液,但也未能将抗水性、亲水性、复溶性、抗回性很好的集合于一体,同时两者都是采用传统双层的核壳生产工艺,未涉及外壳镶边交联改性工艺。
综合现有专利报导,目前的多数注重于微乳液产品的抗水性、附着力及干燥速度,未能很好的打破传统的核壳生产工艺,未能结合产品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干燥过快、复溶性太差而产生的干版、堵网等问题,也是目前日益突出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本微乳液核壳再外加外壳镶边交联层的生产工艺,聚合温和稳定,产品粒径小。涂膜干燥后表面张力低,表干慢,彻干快,干爽性好,不回粘,对基材附着力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性丙烯酸自消泡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单体的制备:将丙烯酸类烷基酯、烯基羧酸、乳化剂和水混合分散,得到种子单体;
(2)核单体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部分种子单体和特异性单体混合分散,得到核单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佳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佳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97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钡铁氧体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宽频吸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