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79878.8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9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熊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3/12 | 分类号: | B63C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14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地 下水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步骤包括:S1、船体外板上固定连接多个支架;S2、在地面和半潜驳上设置车道,车道的上方架设多个钢架;S3、将多个支架的底面一一对应置于多个钢架的顶面上;S4、在每个钢架下方对应的车道处均设置一辆移船车;S5、多辆移船车向上顶起船体;S6、多辆移船车沿车道移动,并将船体移动至半潜驳上。本发明提高了下水过程的安全性,保证线型较大的船体区域稳定的放置在钢架上,扩大了移船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平地造船的模式为船舶在平地上主要利用钢架支撑建造,平地上设有车道,钢架设置在车道上方,且钢支架下部中空供移船车通过。船体建造完成后移船车通过车道进入钢架下方,顶升抬起钢架及船舶,通过车道行走至半潜驳或浮船坞上,实现船舶下水。此种建造模式主要特点是利用钢架支撑船舶,要求船舶外板区域的外板线型平整或变化不大,即外板线型与水平面夹角较小的肥大型船型,此类船型的外板趋近平行,且中体部分较宽,船舶线型变化不大,例如5万吨油船。但对于外板线型变化大的狭长船型,由于其外板线型变化大,其船艏与船艉的线型较大较陡,船舯靠近边缘的两侧外板区域的线型较大,无法布置钢支架支撑船体;且船体狭长,稳性较差,船舶在钢支架运输下水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倾覆风险,引发安全问题,故不能够直接使用支架支撑建造或下水。
基于此,亟需一种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用来解决如上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提高了下水过程的安全性,保证线型较大的船体区域稳定的放置在钢架上,扩大了移船方法的适用范围,提高了实用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地移船下水的方法,步骤包括:
S1、船体外板上固定连接多个支架;
S2、在地面和半潜驳上设置车道,所述车道的上方架设多个钢架;
S3、将多个所述支架的底面一一对应置于多个所述钢架的顶面上;
S4、在每个所述钢架下方对应的所述车道处均设置一辆移船车;
S5、多辆所述移船车向上顶起所述船体;
S6、多辆所述移船车沿所述车道移动,并将所述船体移动至所述半潜驳上。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沿所述车道设置。
优选地,步骤S3中,在每个所述钢架上放置第一缓冲层,所述支架的底面置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上。
优选地,所述船体沿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支架组,每个所述支架组包括两个所述支架,以所述船体长度方向的中线为轴线,每个所述支架组的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中线两侧。
优选地,步骤S2具体为,沿所述船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四条所述车道;在船艏和船艉处,所述钢架设置在外侧的两条所述车道上,在船舯处,所述钢架设置在中间的两条所述车道上。
优选地,步骤S3之后还包括:S31、在所述船舯处对应的中间的两条所述车道上方均放置多个中间钢架,多个所述中间钢架沿所述船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船体中线处的底面置于所述中间钢架上。
优选地,在步骤S31中,所述船体与所述中间钢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层。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之后还包括:S41、在每个所述中间钢架下方对应的所述车道处均设置一辆所述移船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798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及列车
- 下一篇:一种适应大规模龟、鳖养殖的养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