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下穿框架箱涵顶进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0478.9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魏欣刚;邵传林;赵国辉;季学武;张宁;黄超;吕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17;G06F30/20;E01D21/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沈抗勇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铁路 框架 箱涵顶进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涉及箱涵顶进工程施工领域,包括测量预估并存储到文件存储系统、数据准备并给出设计图纸和相关明细表、各个局部节点模型、选择框架箱涵的BIM模型和工作坑开挖模型并将数据存储、内部审核、组合模拟出施工动画并生成相关施工图、深化设计和应力分析、专家论证、现场加工流程设计、BIM虚拟施工动画辅助施工和实时监控;本发明提升下穿框架箱涵顶进效率、避免材料浪费、多次总结减少错误和时间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箱涵顶进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下穿框架箱涵顶进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下穿铁路现象逐渐普遍,传统的铁路下穿框架桥施工已不能适应当地交通发展的需求,顶进桥涵作为一项广泛使用的下穿铁路施工技术。它是在保证既有线行车的条件下,采用顶、拉或顶拉相结合的方法,将箱体顶(拉)入路基的一种施工方法。
在我国目前的铁路箱涵下穿铁路顶进施工中,进行箱涵顶进时,由于前端挖土不均匀,顶进液压系统及后背反力墙受力变化等,顶进过程中极易引起轴线、高程出现偏差。为此,需要优化顶进施工工艺方法,确保箱涵安全、顺利顶进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提升下穿框架箱涵顶进效率、避免材料浪费、多次总结减少错误和时间浪费,而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下穿框架桥箱涵进施工方法。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铁路下穿框架箱涵顶进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现场情况对所需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分布进行测量预估,对测量预估数据存储到文件存储系统;
步骤2、对框架箱涵及顶进的数据和步骤1的数据进行结合,设计出二维的设计图纸及相关明细表;
步骤3、针对图纸及明细表,选择相关BIM软件建立各不同类别族构件的各个局部节点模型,各个局部节点模型包括几何信息、技术信息、产品信息和建造信息;
步骤4、针对步骤3,先选择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框架箱涵的BIM模型,其次选择建立工作坑开挖模型,用相关BIM技术进行场地建模,将各个局部节点模型拼装,并将数据存储在BIM云端;
步骤5、将步骤2~步骤4的数据进行内部审核,不通过将重新回到各个步骤中计算;
步骤6、通过内部审核的步骤4的数据,组合模拟出施工动画,根据步骤5的数据优化步骤2的明细表并生成相关施工图。
步骤7、针对步骤6,将步骤5通过的数据进行深化设计,并对各个局部节点模型进行应力分析及,应力分析包括强度、刚度和承载力;
步骤8、将步骤6至步骤7所有数据、施工图及动画,进行专家论证,不通过重新生成步骤6或步骤7;
步骤9、施工单位对施工图内容进行准备,包括以下依次步骤:
B.A.开挖工作坑
工作坑开挖前,先做好降水防护准备工作,运用设备将表面清除干净;同时,针对土质和地下管线详细调查,对周围有影响的地面构筑物进行加固或迁移;
其次,预算开挖空间符合开挖模型,保证工作坑中心线与铁路的垂直距离大于1.5倍的预制框架箱涵的对应尺寸,开挖上层土自上往下逐层开挖,人工挖掘坑底避免超挖情况的发生,其它部位人机结合开挖土方;
最后对坡面进行泼浆加固处理,对于工作坑的排水,设计3%~10%坡率的边沟并引入集水坑,集水坑内的水量定量排出,控制地下水位降至基底以下0.5~1.0m;
B.制作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04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活用纸生产用包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