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烧结页岩制备水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0523.0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曾廷祥;张小龙;王保军;冉文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南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7/24 | 分类号: | C04B7/24;C04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魏玉琨 |
地址: | 746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烧结 页岩 制备 水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烧结页岩制备水泥的方法,属于水泥生产技术领域。一方面为了解决废弃烧结页岩循环再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普通水泥易开裂、耐久性、力学性能差的技术问题,因此,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的烧结页岩制备的水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活化细粉的制备,以及烧结页岩制备的水泥制备的三个步骤,通过本发明制备方法生产的水泥相比普通水泥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均明显提高,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明显提升,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水泥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利用废弃烧结页岩制备水泥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和老旧建筑物的大量拆除,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众所周知在这个体量巨大的建筑废弃物群体中,作为在整个建筑范围内需求量较高的烧结页岩砖,大量废弃后,便很快从建筑材料的“主力军”演变为建筑垃圾的“主力军”,成为我国目前正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环保问题。对于这些建筑垃圾的处理成了当今的热门话题,而废弃烧结页岩砖在建筑垃圾中又占很大的比重,因此对废弃烧结页岩砖的循环再利用的方法的研究越来越被各个国家的科研人员所重视。
目前在建筑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就是水泥,各种工程项目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以说水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材料。水泥作为建筑行业的“粮食”,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认可,然而传统的水泥行业是一个耗能、耗材严重且高污染的产业,水泥的生产过程中不仅会消耗掉大量的不可再生原材料还会排出惊人体量的废气和烟尘,对环境造成了的严重破坏,而且水泥并不是坚不可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因素的影响,水泥会受到各种破坏和侵蚀,这不仅会加重环境与经济方面的负担,甚至可能会对建筑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为达到废弃烧结页岩砖,实现资源化处理,循环利用,也为水泥的生产找到新的原材料,解决易开裂、耐久性、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烧结页岩制备水泥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烧结页岩制备水泥的方法,一方面解决废弃烧结页岩循环再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普通水泥易开裂、耐久性、力学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弃烧结页岩制备水泥的方法,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①将废弃烧结页岩砖、煤矸石、废旧橡胶进行破碎后、置于干燥箱干燥至恒重、然后分别粉磨至超细粉,即得废弃烧结页岩砖粉、煤矸石粉和废旧橡胶粉;
②将步骤①制备的废弃烧结页岩砖粉和煤矸石粉按重量比50-80:10-20混合搅拌置于1000-1200℃高温电炉中,煅烧2-3h;取出冷却至室温,将制备的超细粉循环置于-30℃环境和30℃环境中各3h,循环次数8-12次,即得活化超细粉;
③按重量份数,将15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50份5%二水石膏混合利用球磨机粉磨至粒径为300目的超细水泥;再将超细水泥置于高温电炉中,1300-1330℃高温煅烧40-50min,冷却至160-180℃依次与纳米SiO2、纳米ZrO2,活化超细粉、废旧橡胶粉、氧化石墨烯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再与红麻秸秆粗粉搅拌均匀,粉碎至300目,即得烧结页岩水泥。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数,氧化石墨烯掺入量为超细水泥的0.06-1%。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数,废旧橡胶粉掺入量为超细水泥的1-2%。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数,红麻秸秆粗粉掺入量为超细水泥的0.2-1%。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数,纳米ZrO2掺入量为超细水泥的1-4%。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数,纳米SiO2掺入量为超细水泥的0.1-0.3%。
优选的,按重量百分数,活化超细粉掺入量为超细水泥的41.7-48.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南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未经陇南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0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