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舵叶及其摆动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1377.3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82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黄思昊;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25/38 | 分类号: | B63H25/38;B63B7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微斗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陈文爽 |
地址: | 5114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及其 摆动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舵叶及其摆动测试方法,包括舵叶主体和开孔板,所述开孔板设置于所述两侧侧板尾端底部,向外突出设置,所述开孔板上设置有贯穿其的工作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舵叶设置有开孔板,开孔板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开孔板加工便捷,降低舵叶制作的难度,且满足技术要求,可以牵引舵叶进行摆动测试,提高舵叶安装、调试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舵叶及其摆动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工具通常使用舵叶改变行进方向,舵叶借助舵杆安装在船尾上,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需要对舵叶进行摆动测试,现阶段货船船型的舵叶设计为在舵叶艉向外板设置穿绳孔,舵叶制作过程中该位置封板阶段空间狭小,该穿绳孔的设计位置不利于施工,且难以确保舵叶外板的焊接质量,由于舵叶穿绳孔的位置不便摆舵,船坞坞内摆舵测试施工作业中仍采取叉车等“机械冲撞”形式,采取叉车等“机械冲撞”形式作业不但破坏船舶舵叶油漆质量,而且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人员劳动强度大,成本花费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便捷且可牵引舵叶进行摆动测试的一种船舶舵叶及其摆动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舵叶,包括舵叶主体和开孔板,所述舵叶主体包括两侧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两侧侧板顶部,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两侧侧板底部,所述两侧侧板、顶板和底板组成空心结构,所述开孔板设置于所述两侧侧板尾部,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开孔板相对于所述两侧侧板向外突出设置,所述开孔板上设置有贯穿其的工作孔。
优选地,所述开孔板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
优选地,所述两侧侧板尾部设置有尾部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分别设置于所述尾部加强结构两侧。
优选地,所述开孔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向外突出具有第一突出弧边,所述第二部分向外突出具有第二突出弧边,所述第一工作孔设置于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工作孔的半径与所述第一突出弧边的半径比值为1:(1-5);所述第二工作孔设置于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工作孔的半径与所述第二突出弧边的半径比值为1:(1-5)。
优选地,所述开孔板还包括连接边、第一内弧边和第二内弧边,所述第一内弧边和第二内弧边均朝内弯曲,所述第一内弧边、第一突出弧边、连接边、第二突出弧边和第二内弧边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孔板与所述底板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两侧侧板上开设有穿绳孔。
优选地,所述两侧侧板上设置有多个吊码。
优选地,所述两侧侧板上还设置有横向加强结构和竖向加强结构。
优选地,先用钢丝绳穿过船舶舵叶的工作孔,然后使用外力拉动钢丝绳进行摆舵测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船舶舵叶设置有开孔板,开孔板上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开孔板加工便捷,降低舵叶制作的难度,且满足技术要求,可以牵引舵叶进行摆动测试,提高舵叶安装、调试效率,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舵叶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船舶舵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提供的船舶舵叶A环内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