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1384.3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9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兵兵;张传胜;陈雨璐;刘文辉;童武林;陈栋;张皓星;张伟;王晓东;曹俊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31/0216 | 分类号: | H01L31/0216;H01L31/0224;H01L31/0352;H01L31/09;H01L3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周钰莹;郭国中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梯形 结构 阻挡 杂质 探测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高纯砷化镓衬底(1)、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正电极接触层(5)、氮化硅钝化层(7)、正电极(8)以及负电极(9);
所述高纯砷化镓衬底(1)上依次设置有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氮化硅钝化层(7);
所述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上设置有容纳正电极接触层(5)的正电极凹槽,正电极接触层(5)设置在正电极凹槽内;
所述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上开设有倒梯形负电极凹槽,氮化硅钝化层(7)分布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表面以及倒梯形负电极凹槽的侧面;
所述正电极(8)设置在正电极接触层(5)的表面并延伸到氮化硅钝化层(7)表面;
所述负电极(9)设置在倒梯形负电极凹槽表面并延伸到倒梯形负电极凹槽外部平面,负电极(9)通过倒梯形负电极凹槽的底面与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连接。
2.一种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高纯砷化镓衬底(1)上制备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
步骤二:在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上沉积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
步骤三:在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上沉积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
步骤四: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上制备正电极凹槽,并在正电极凹槽内沉积正电极接触层(5);
步骤五: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上制备倒梯形负电极凹槽;
步骤六: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正电极接触层(5)以及倒梯形负电极凹槽的表面沉积氮化硅钝化层(7);
步骤七:在氮化硅钝化层(7)表面倒梯形负电极凹槽的底面位置和正电极接触层(5)位置开设负电极开孔和正电极开孔并沉积负电极(9)和正电极(8),之后封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采用分子束外延法在高纯砷化镓衬底(1)上生长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
所述步骤二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上外延生长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
所述步骤三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上外延生长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公共负电极接触层(2)掺杂硅元素,掺杂浓度为5×1018cm-3,生长厚度为150nm;
所述步骤二中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外延生长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硫元素掺杂浓度为5×1015~2×1016cm-3,生长厚度为30~35μm;
所述步骤三中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外延生长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生长厚度为8~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采用光刻工艺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上刻蚀正电极凹槽,在正电极凹槽内通过硫离子注入及快速热退火工艺形成正电极接触层(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倒梯形槽面结构的阻挡杂质带探测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1: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表面沉积氮化硅掩膜层(6);
步骤5.2:采用光刻工艺在氮化硅掩膜层(6)上刻蚀出开槽区域;
步骤5.3:采用湿法腐蚀工艺在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砷化镓掺硫吸收层(3)层上腐蚀出倒梯形负电极凹槽;
步骤5.4:去除本征砷化镓阻挡层(4)表面的氮化硅掩膜层(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138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