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2137.5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兵;张伟;王剑;韩京利;李顺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E01D101/2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李珍珍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构桥 挂篮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墩身顶部设有0号段桥身,塔架设置在0号段桥身顶面两侧,正梯形直线桁架上设有上横工字梁,桁架一端固定在0号段桥身顶面,中部和另一端与塔架相连,倒梯形曲线桁架上设有下横工字梁,桁架的弧形端固定在0号段桥身底面的弧形段处,正梯形直线桁架和倒梯形曲线桁架之间设有若干连接钢绳,下横工字梁上设有外模支架,翼缘模板支撑架与外模支架顶端进行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钢绳与上横工字梁相连,该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存在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且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模体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大跨径桥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中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是目前大跨径桥梁的主要桥型。因为刚构桥的主要承重结构是梁与桥墩固结的刚架结构,这样可使得梁和桥墩整体受力,桥墩不仅承受梁上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还可承担弯矩和水平推力,所以刚构桥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的弯矩通常比同等跨径连续梁或简支梁小,其跨越能力大于梁桥,而且墩梁固结的方式还可省去了大型支座,使得结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
然而,目前连续刚构桥普遍采用支架现浇法和挂篮悬臂浇筑法进行施工。传统的支架现浇筑的方法存在工程量大,且施工程序较复杂,工期长的技术难题;挂篮悬臂浇筑法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连续梁0号段的长度不能满足既有挂篮安装长度的要求,且在安装过程前需要连续梁0号段预埋很多部件的技术难题,导致每次安装好后的实际浇筑长度有限,需要频繁拆装移动,费时费力。
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且效率高的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便捷且效率高的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桩基础和墩身(2)施工,在墩身(2)上搭设墩顶支架,浇筑0号段桥身(1);
步骤2)待0号段桥身(1)养护好后,在0号段桥身(1)顶面两侧锚固安装塔架(3),正梯形直线桁架(6)固定于0号段桥身(1)的顶面且分置于0号段桥身(1)的两侧,倒梯形曲线桁架(11)固定于0号段桥身(1)的底面且分置于0号段桥身(1)的两侧,同时,倒梯形曲线桁架(11)悬挂在正梯形直线桁架(6)的正下方;
步骤3)将上横工字梁(7)安装到正梯形直线桁架(6)的顶面,将下横工字梁(9)安装到倒梯形曲线桁架(11)的顶面,然后在下横工字梁(9)上安装钢底模(10);
步骤4)将外模支架(14)安装在钢底模(10)两侧的下横工字梁(9)上,外模支架(14)顶部与翼缘模板支撑架(13)旋转连接,翼缘模板支撑架(13)外侧端与上横工字梁(7)端部连接,将钢外模(15)安装到外模支架(14)上,将翼缘模板(12)安装在翼缘模板支撑架(13)上;
步骤5)刚构桥的底板钢筋绑扎在钢外模(15)上,待刚构桥的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制作好的内模(16)单体吊装到底板钢筋的上方,将定位钢筋(22),与内模(16)的底部相连,定位钢筋(22)与底板钢筋进行搭接焊接固定;以及
步骤6)最后将端模(18)固定安装到钢底模(10)、钢外模(15)、翼缘模板(12)和内模(16)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根据如上一种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的施工方法施工得到的刚构桥挂篮悬浇体系。
相较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采用塔架和桁架进行双向悬挂支撑,不但结构简单稳固,拆装方便,安装占用空间小,技术优势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未经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21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