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设定保压时间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3550.3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黄毅杰;项冲;张兆想;程甘霖;谭磊;贾晓红;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定 时间 高压 气体 密封 检测 测试 系统 | ||
一种可设定保压时间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包括带有筒盖的高压筒,待测密封件设置于筒盖的外侧壁与高压筒的内侧壁之间,高压筒的底部开孔并连接有压力表,氢气进气口一连通该开孔且在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氢气增压的增压处理模块,卸荷口一连通该开孔且在连通管路上设置有设定系统保压时间的保压与卸荷模块。本发明通过气控通路使空气源成为控制介质和压缩用气体,通过增压控制系统实现活塞杆的往复运动,从而构建了可靠且安全的增压处理模块以实现高压氢环境服役工况的真实模拟;基于容积可调节的气容,通过气控通路,实现高压氢环境下系统保压时间的设定,以获取待测密封件密封性能、材料宏/微观性能与高压氢浸泡时间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气体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设定保压时间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过度依赖化石燃料造成的能源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而紧迫的问题,世界各国均在积极推进清洁、环保、高效能源的开发。氢能以其来源多种多样、能量转化率高、无污染、零排放、可储存、可再生等优点,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二次能源,利用氢能作为下一代能源载体有望解决能源供应、安全、清洁的关键问题。鉴于此,世界各国都在加紧规划和发展氢能,致力于氢能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和氢能产品商业应用的开发。
氢能产品的氢气补给需要通过加氢站实现。加氢站主要利用储氢容器和氢能产品间的压力差进行氢气加注,因此加氢站储氢容器的压力应当高于氢能产品的储氢系统压力。而目前一些氢能产品,如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压力最高可达70MPa,为进一步提高储氢系统单位体积氢气能量密度,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单次行驶里程,增大加氢站储氢容器的储氢压力、发展更高压力下的储氢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而密封部件是加氢站储氢容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储氢介质压力高、环境温度波动等因素影响,密封部件往往又是最薄弱环节,一旦密封部件失效,将造成火灾甚至爆炸等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对高压氢气密封部件进行研究。
高压氢气密封部件的研究涉及材料性能劣化分析、产品密封性能检测等方面,需要构建能真实反映密封件或密封材料在高压氢环境服役工况的测试系统,以检测和评价高压氢气系统中的密封材料。而目前国内已有的测试系统不够成熟,无法综合实现高压氢环境下系统保压时间的设定、密封性能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设定保压时间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可以综合实现高压氢环境下系统保压时间的设定、密封性能的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设定保压时间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包括带有筒盖10的高压筒3,待测密封件9设置于筒盖10的外侧壁与高压筒3的内侧壁之间,所述高压筒3的底部开孔并连接有压力表4,氢气进气口一8连通该开孔且在连通管路上设置有用于氢气增压的增压处理模块7,卸荷口一5连通该开孔且在连通管路上设置有设定系统保压时间的保压与卸荷模块6。
所述筒盖10和高压筒3通过螺栓连接件2连接,在筒盖10的顶端面和高压筒3的底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件一11,所述压力表4用于压力检测、压力反馈和超压/欠压报警,所述卸荷口一5用于卸荷,所述筒盖10加工有气孔,所述筒盖10气孔位于待测密封件9和高压筒3之间的泄漏通道处,所述筒盖10气孔连接泄漏检测点1,所述泄漏检测点1用于待测密封件9的泄漏量检测。
所述增压处理模块7包括:
增压控制系统,包括气缸7015及其活塞杆7017,气缸7015包括左中右三个缸体,活塞杆7017包括杆身和圆盘状的左右端头,所述左右端头分别位于左右缸体中与缸壁贴合,左右缸体上均设置有进出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35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