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4086.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55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锋;孙允龙;张亚;方忠;吴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慧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2 | 代理人: | 张扬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制造 个性化 人工 骶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包括:T型主体以及锁定片,所述T型主体包括纵向设置的承重区以及横向设置在所述承重区下方的连接区。本发明包括主体和锁定片两部分,该假体承接腰椎与骨盆,强度大,与重建区域的匹配度高,具有天然承重稳定性;螺钉固定位置精确、充足,置钉部位骨量丰富,牢固性较强;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在保证椎体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植物重量;弧形设计预留神经根走行通道,避免了骶神经卡压;骨接触面粗糙多孔,有利于即刻稳定性和骨长入形成生物学内固定,通过详细的术前规划,可实现骶骨全切术骨缺损区域的个性化精确重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
背景技术
骶骨肿瘤切除后的重建是世界级的难题,骶骨连接腰椎和两侧髂骨,起着应力传导,运动连接的作用。骶骨切除后的骨缺损结构非常复杂,腰椎和骨盆无法直接连接,当前重建方式非常多,术后短期就发生内固定松动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尚无一种技术方案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但是通过髂骨钉连接固定是通用的做法,同时还辅助髂骨棒、植骨、贯穿钉等形形色色的固定方法,但是均无法达到可靠的固定,术后远期断钉内固定移位可能性非常高。同时复杂的固定方法不仅费时费力,提高了医生手术难度,而且也增大了患者的创伤,导致患者术后不适感。当前骶骨切除后“腰髂-后环-前柱”固定概念得到广泛认可,即重建稳定性时需要重建腰椎,腰髂和两侧髂骨,这样在各个方向上是稳定的,增材制造技术实现了这一可能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包括:T型主体以及锁定片,所述T型主体包括纵向设置的承重区以及横向设置在所述承重区下方的连接区;所述承重区的顶端设置有上端面,所述上端面对应于上位腰椎的骨接触面;所述连接区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设置有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别对应于目标重建区域左、右髂骨的骨接触面,所述左端面和右端面所对应的左、右髂骨接触面位于髂骨翼内侧,耳状面后份及其后下方;所述承重区设置有纵向钉道,用于拧入螺钉连接腰椎;所述连接区两侧设置有横向钉道用于拧入螺钉连接两侧髂骨;所述锁定片分别连接在左端面和右端面上,且分布于髂嵴后下方以及髂后上棘周围,所述锁定片上设置有钉孔,用于拧入螺钉与髂骨连接。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区的形状带弧度凸向前方,所述承重区的中部至承重区与连接区相接部位逐渐缩窄,为骶神经走行留下空间。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均为模仿骨密质的粗糙面。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区和连接区的表面以及所述纵向钉道和横向钉道均为致密层,所述致密层包覆的内部结构为轻量化的孔隙结构;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致密层光滑处理避免损伤邻近结构。
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根据患者病变部位的具体参数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于增材制造的个性化人工骶骨假体包括主体和锁定片两部分,该假体承接腰椎与骨盆,强度大,与重建区域的匹配度高,具有天然承重稳定性;螺钉固定位置精确、充足,置钉部位骨量丰富,牢固性较强;采用轻量化设计理念,在保证椎体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内植物重量;弧形设计预留神经根走行通道,避免了骶神经卡压;骨接触面粗糙多孔,有利于即刻稳定性和骨长入形成生物学内固定,通过详细的术前规划,可实现骶骨全切术骨缺损区域的个性化精确重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4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