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5667.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0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裕明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方淮;蔡学俊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循环 传动 发电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盘,该转盘沿其外周固设有轮齿,通过该轮齿与电机驱动的主动轮啮合转动,所述转盘上端面固设有配重块,配重块沿其外周间隔均布有若干竖向放置的压轮,所述压轮下方设置有气动转换机构,该气动转换机构通过压轮往复下压活塞将加压气体经输气管路与气动马达连接,该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结构稳定,通过将重力势能的转化加强机械动能进而完成发电工作,实现高效转化,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发电机组件的驱动原件需要较高的适用性,且通过重力势能的转化为机械动能为发电机组提供驱动力在现有机构中均没有公开,该方式通过高效的能量转化,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不仅结构稳定合理,而且便捷高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转盘,该转盘沿其外周固设有轮齿,通过该轮齿与电机驱动的主动轮啮合转动,所述转盘上端面固设有配重块,配重块沿其外周间隔均布有若干竖向放置的压轮,所述压轮下方设置有气动转换机构,该气动转换机构通过压轮往复下压活塞将加压气体经输气管路与气动马达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中心经一旋转轴与底座连接,旋转轴上下端分别插设入转盘与底座,且端部均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外周部朝外水平凸出若干圆杆以支撑配合压轮,所述圆杆内端均固接在配重块上,圆杆外端均穿入压轮并通过轴承与其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为圆形立柱状或多边形立柱状,且压轮底部所在高度均低于配重块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转换机构包括气罐、活塞、压杆、气阀,所述气罐为圆柱状,其内部同轴安装有直径与气罐内径相等的活塞,活塞上端中心固连有竖直的压杆,所述气罐顶部开设有供气体进入及压杆穿出的通口,所述活塞上竖直贯穿开设有安装气阀的通孔,气罐下端经输气管路与气动马达相通。
进一步的,位于气罐上方的压杆侧部铰接有翘板,所述翘板沿压轮的行进轨迹水平延伸,其中部下端与支座铰接,所述翘板远离压杆一端竖直朝上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设在底座旁侧,电机转轴朝上延伸穿过主动轮并经主动轮带动与主动轮啮合的转盘转动;所述气动马达通过转轴与发电机组件连接。
一种重力循环传动发电装置的工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启动电机,通过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配重块旋转,旋转时由于压轮是间隔设置,每个压轮转动至压杆上方时均在配重块重力作用下将其下压驱动活塞下压,此时翘板也随之下压部分,另一端翘起部分,活塞下压气阀闭合,将气体经输气管路输送至气动马达,在该压轮压过后继续转动至翘板另一端,并将其下压复位,以带动活塞上升复位,活塞上升气阀开启,空气通过通口进入,进而下一个压轮随配重块转动过来继续下压压杆,以此循环,完成气动马达与发电机组件的发电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工作时,通过电机转动带动主动轮旋转,进而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配重块旋转,而转动过程中惯性作用下配重块转动所消耗的机械动能较小,但配合气动转换机构将重力势能通过转化形成较强的机械动能进行发电,即消耗少的动能转化为可进行稳定发电的动能,转化效率高,工作效率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裕明,未经姚裕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56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发电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倾斜摄影数据转换三维数据的方法、装置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