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WS耳机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050.5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6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武林;周军军;韩丞俊;商航;王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ws 耳机 充电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TWS耳机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包括:电池、电阻R2、中断单元、微处理控制单元、充电单元构成第一工作回路;电池、电阻R2与TWS耳机、电阻R1、三极管构成第二工作回路,其中三极管的基极与电阻R1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2连接、发射极接地;中断单元,用于检测三极管的集电极的电平变化,当检测到电平为下降沿时,唤醒微处理控制单元,当检测到电平为上升沿时,使微处理控制单元切换为低功耗模式;微处理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充电单元,对TWS耳机进行充电。本发明提供的TWS耳机充电系统可以实时地检测TWS耳机的状态,及时对TWS耳机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WS耳机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真无线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不需要有线连接,摆脱了传统耳机有线的束缚,在目前应用当中越来越广泛。TWS耳机需要进行充电,一般是放在充电仓内部进行,由于充电仓体积一般比较小,内部的电池的容量也有限。充电仓的续航能力对用户体验非常重要,所以就要求充电仓的待机功耗能够最低,又能够及时检测到TWS耳机充电行为,让用户的体验感得到提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WS耳机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用于至少部分解决传统方法电池能量消耗过快、定时唤醒的间隔太长、用户体验不好等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TWS耳机充电系统,包括:电池、电阻R2、中断单元、微处理控制单元、充电单元构成第一工作回路;电池、电阻R2与TWS耳机、电阻R1、三极管构成第二工作回路,其中三极管的基极与电阻R1连接、集电极与电阻R2连接、发射极接地;中断单元,用于检测三极管的集电极的电平变化,当检测到电平为下降沿时,唤醒微处理控制单元,当检测到电平为上升沿时,使微处理控制单元切换为低功耗模式;微处理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充电单元,对TWS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中断单元为微处理控制单元的WKUP引脚。
进一步地,电阻R1阻值范围为1K~10K欧姆,R2电阻阻值范围为1K~10K欧姆。
进一步地,微处理控制单元切换为低功耗模式包括关闭内部的模块,使CPU停止工作、时钟关闭。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前述的TWS耳机充电系统对TWS耳机充电的方法,包括:S11,TWS耳机通过触点与充电系统连接,使三极管导通;S12,中断单元检测到电平为下降沿,唤醒微处理控制单元;S13,微处理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单元,对TWS耳机进行充电。
本发明还有一方面提供了一种TWS耳机充电系统,包括:电池、三极管、中断单元、微处理控制单元、充电单元构成第三工作回路;电池、三极管与TWS耳机、电阻R3构成第四工作回路,其中三极管的基极与电阻R3连接、集电极与电池连接、发射极与电阻R4连接后接地;中断单元,用于检测三极管的集电极的电平变化,当检测到电平为上升沿时,唤醒微处理控制单元,当检测到电平为下降沿时,使微处理控制单元切换为低功耗模式;微处理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充电单元,对TWS耳机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中断单元为微处理控制单元的WKUP引脚。
进一步地,电阻R3阻值范围为1K~10K欧姆,R4电阻阻值范围为1K~10K欧姆。
进一步地,微处理控制单元切换为低功耗模式包括关闭内部的模块,使CPU停止工作、时钟关闭。
本发明还有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如前述的TWS耳机充电系统对TWS耳机充电的方法,包括:S21,TWS耳机通过触点与充电系统连接,使三极管导通;S22,中断单元检测到电平为上升沿,唤醒微处理控制单元;S23,微处理控制单元控制充电单元,对TWS耳机进行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智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