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卵离体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6532.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兰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武汉红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7 | 代理人: | 张文俊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虾卵离体 孵化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虾卵离体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机架、上水槽、下水槽、网兜、水桶和潜水泵,下水槽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水槽嵌套于下水槽内,上水槽在下水槽内以固定频率来回往复的直线水平移动,网兜矩阵排列的固定嵌套于上水槽槽底面,且网兜位于上水槽底部和下水槽槽底面之间的间隙内,水桶固定安装于机架一端且桶口位于出水口正下方,潜水泵固定设置于水桶内,潜水泵连通至进水口;设置上水槽以设定幅度和频率在下水槽内来回往复的水平直线移动,能够科学的模拟母虾抱卵过程中附肢的摆动动作,有效防止缺氧导致虾卵死亡,设置若干网兜矩阵排列于上水槽内,便于对新破膜的虾卵进行汇集和分级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虾卵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虾卵离体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红螯螯虾的繁殖多采用传统的母虾抱卵自然孵化,其存在一下缺点:
(1)虾苗难收集,无论是土塘、水泥池、还是网箱,虾苗收集都非常耗费人力,且损耗大:
(2)虾苗不整齐,极易出现大欺小、幼虾蜕壳即被吃掉的现象,造成暂养和运输损耗大;
(3)细菌真菌感染及寄生虫病难以防控;
(4)近亲繁殖无法避免,造成品种质量退化。
尽管现有技术中类似的专利技术有克氏原鳌虾卵离体培育方法、秀丽白虾受精卵离体培育技术、红螯螯虾卵离体培育技术等,但这些技术也普遍存在以下缺点:
(1)虾卵分级不准确,仅凭肉眼对卵的发育程度进行分级会有很大的误差,虾苗发育完成时间可能前后相距7天左右,极不利于虾苗收集和暂养;
(2)受精卵放在孵化容器内,通过水流或气流增氧孵化,水霉感染风险很大,且孵化过程中死亡的受精卵无法及时拣出,或拣出死亡受精卵的操作难度较高,且工作量较大,会进一步造成水霉感染导致孵化失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虾卵死亡少,便于对虾卵进行分级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水霉感染,且便于准确判断虾苗生长状况的虾卵离体孵化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虾卵离体孵化装置,包括机架、上水槽、下水槽、网兜、水桶和潜水泵;下水槽水平的固定安装于机架上,下水槽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水槽嵌套于下水槽内,上水槽在下水槽内以固定频率来回往复的直线水平移动,上水槽底部和下水槽槽底面之间留有间隙;网兜矩阵排列的固定嵌套于上水槽槽底面,且网兜位于上水槽底部和下水槽槽底面之间的间隙内,网兜底部不接触下水槽槽底面;水桶固定安装于机架一端且桶口位于出水口正下方;潜水泵固定设置于水桶内,潜水泵连通至进水口。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每个网兜内只容纳一只虾的全部虾卵。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滚轮,至少两组滚轮对称的轴接于上水槽两侧,滚轮轮面紧贴于下水槽侧壁的顶部端面。
更进一步优选的,下水槽两侧侧壁的顶部端面对称开设有凹槽,每个滚轮对应的位于其中一个凹槽内。
更进一步优选的,凹槽为弧形内凹。
更进一步优选的,还包括台板和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支架、连杆、转盘和电机;台板水平的固定连接于下水槽的上表面一端且靠近进水口;电机固定安装于台板上,转盘轴接于电机输出轴,支架固定连接于上水槽顶部,连杆两端分别轴接于支架顶部和转盘盘面边缘。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进水口高于下水槽的蓄水面,出水口为溢流出口。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网兜水平截面为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河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