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宽光谱大相对孔径光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6648.4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3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叶井飞;郑州;朱润徽;亓昊阳;宋真真;曹兆楼;郑改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13/14 | 分类号: | G02B13/14;G02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光谱 相对孔径 光学 镜头 | ||
1.一种紫外宽光谱大相对孔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为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孔径光阑、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滤光片和紫外探测像面;其中孔径光阑与第五透镜的前表面重合;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透镜,第二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三透镜为凹平透镜,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为双凹透镜,第六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七透镜为凸凹透镜,第八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前表面半径为74.162mm,第一透镜后表面半径为36.827mm;第二透镜前表面半径为46.100mm,第二透镜后表面半径为-81.147mm;第三透镜前表面半径为-67.023mm,第三透镜后表面为平面;第四透镜前表面半径为42.433mm,第四透镜后表面半径为-75.460mm;第五透镜前表面半径为-114.057mm,第五透镜后表面半径为30.795mm;第六透镜前表面半径为93.945mm,第六透镜后表面半径为-67.467mm;第七透镜前表面半径为47.398mm,第七透镜后表面半径为18.626mm;第八透镜前表面半径为19.034mm,第八透镜后表面半径为28.581mm;紫外滤光片的前后表面均为平面;
第一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0mm,第一透镜后表面与第二透镜前表面中心间距为2.5mm,第二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2mm,第二透镜后表面与第三透镜前表面中心间距为1.8mm,第三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0mm,第三透镜后表面与第四透镜前表面中心间距为6mm,第四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4.326mm,第四透镜后表面与孔径光阑中心间距为1.8mm,孔径光阑与第五透镜前表面重合,第五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2mm,第五透镜后表面与第六透镜前表面中心间距为6.665mm,第六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2mm,第六透镜后表面与第七透镜前表面中心间距为12.258mm,第七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2mm,第七透镜后表面与第八透镜前表面中心间距为1.5mm,第八透镜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12.000mm,第八透镜后表面与紫外滤光片前表面中心间距为10mm,紫外滤光片前表面与后表面中心间距为2mm,紫外滤光片后表面与紫外探测器像面中心间距为11.15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宽光谱大相对孔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和滤光片由熔石英材料制成,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第八透镜由氟化钙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宽光谱大相对孔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等于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宽光谱大相对孔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为100mm,全视场角为11.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宽光谱大相对孔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工作波段为240nm至36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66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下自动控制高压阀
- 下一篇: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