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取器及其应用、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7676.8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4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韩颖;田志鸿;甄栋兴;胡立峰;张同旺;朱丙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C08J11/08;C08L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取器 及其 应用 pvc 塑料 回收 利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废塑料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取器及其应用、一种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装置及其方法。所述浸取器包括:浸取液管、至少一组支管组件和溶解管;所述支管组件连通所述浸取液管和溶解管,用于将所述浸取液管中的浸取液分布于所述溶解管中;所述溶解管用于将所述浸取液和所述溶解管中的物料进行混合溶解,得到混合物。将含PVC废塑料在本发明提供的浸取器中进行回收利用,充分脱除废塑料中PVC,有效提高了废塑料的PVC溶解效率,并显著降低剩余废塑料对下游设备的腐蚀程度;本发明提供的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有效提高了PVC颗粒的收率,以及油品和/或化工品的收率,提高了废塑料的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塑料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浸取器及其应用、一种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塑料制品生产大国,每年近3亿吨的塑料产量中,有大概三分之一会在使用后成为垃圾。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塑料类垃圾的处理成为难题。将废塑料回收利用,成为生产油品和化工品的原料,不仅解决了大量垃圾无法处理的难题,同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能源危机,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废塑料内含有大量的PVC制品,其中的氯元素将腐蚀后续废塑料再处理过程的加工设备,增大了设备投资和安全风险。在废塑料进一步加工成油品或化工品前,预先除去废塑料中的PVC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CN1430640A公开了一种回收塑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PVC与能够溶解它的溶剂接触,在相分离剂存在下,用非溶剂使溶解在该溶剂中的塑料沉淀,其中相分离剂与溶剂相溶而与非溶剂不相溶,而且当塑料与溶剂接触时,相分离剂也存在,相分离剂能改善溶剂对塑料的溶解。该方法用于集中回收PVC塑料,需要预先分捡出PVC制品并排除其它类型塑料,对于成分复杂的废塑料体系,大量的塑料与大量的溶剂相混合,既需要足够的混合效率使PVC完全溶解,也需要溶解过程发生的浸取器内PVC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停留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含PVC废塑料回收存在需要先捡出PVC制品、PVC溶解效率低、PVC溶剂用量大、无法处理成分复杂的废塑料以及工艺流程复杂等问题,提供一种浸取器及其应用、一种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装置和方法,该浸取器能够实现连续生产,原料适应性强;同时,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方法有效提高废塑料的资源化利用,提高PVC颗粒、油品和/或化工品的收率;尤其是,将含PVC废塑料在本发明提供的浸取器中进行回收利用,实现含PVC废塑料的连续回收利用,且提高PVC溶解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浸取器,所述浸取器包括:浸取液管、至少一组支管组件和溶解管;
所述支管组件连通所述浸取液管和溶解管,用于将所述浸取液管中的浸取液分布于所述溶解管中;
所述溶解管用于将所述浸取液和所述溶解管中的物料进行混合溶解,得到混合物。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方面提供的浸取器在含PVC废塑料回收、天然碱矿和盐矿的提取、以及蔗糖、植物油、鞣料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含PVC废塑料回收利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浸取器、固液分离器、PVC溶剂回收器、PVC分离器、PVC造粒机;
所述浸取器用于将含PVC废塑料与PVC溶剂进行混合溶解,得到含PVC溶液的混合物;
所述固液分离器用于将所述含PVC溶液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PVC溶液和剩余废塑料;
所述PVC溶剂回收器用于将所述PVC溶液与反萃剂进行反萃取,得到含PVC固体的混合物;
所述PVC分离器用于将所述含PVC固体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PVC固体和PVC溶剂回收液;
所述PVC造粒机用于将所述PVC固体进行造粒,得到PVC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7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对接保护电路及其搭建方法、终端
- 下一篇:原油裂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