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氮气微正压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7834.X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黄毅杰;项冲;张兆想;程甘霖;谭磊;贾晓红;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3/26 | 分类号: | G01M3/2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氮气 正压 高压 气体 密封 检测 测试 系统 | ||
1.一种基于氮气微正压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包括带有压盖(15)和氢气进气/出气口(14)的高压仓(12),待测密封件(11)设置于压盖(15)的外侧壁与高压仓(12)的内侧壁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仓(12)的顶部设置有氮气罩(8),氮气罩(8)将压盖(15)罩在其内部,气动微型泵(1)的两端连通氮气罩(8)内部构成气体循环通路,在气体循环通路上设置有氢浓度检测器(3),氮气进气口一(21)连通氮气罩(8)并在连接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氮气微正压模块(20)和手控阀一(19);
所述氮气微正压模块(20)用于构建氮气罩(8)稳定低压力的气体循环通路,其包括:
氮气循环通路,自氮气进气口二(2007)至氮气出气口(2002),通路上设置有气控阀A(2001);
氮气微正压通路,与氮气循环通路并联,自氮气进气口二(2007)至氮气出气口(2002),通路上设置气控阀B(2005)、减压阀(2004)和压力表二(2003);
其中,气控阀A(2001)由空气控源A(2008)控制,气控阀B(2005)由空气控源B(2006)控制,氮气进气口二(2007)连接氮气进气口一(21),氮气出气口(2002)连接手控阀一(19),所述减压阀(2004)用于降低通入氮气罩(8)的氮气压力,并保持恒定;
氮气罩(8)内部氮气置换结束后,进行系统测试预处理,关闭手控阀二(10),打开手控阀一(19);保持接通空气控源A(2008),使气控阀A(2001)换向,氮气通过氮气进气口一(21)、氮气进气口二(2007)、氮气出气口(2002)通入氮气罩(8)内部;一定时间后,根据压力表二(2003)压力变化的反馈判断氮气是否充满氮气罩(8)内部;断开空气控源A(2008),使气控阀A(2001)复位;保持接通空气控源E(2),启动气动微型泵(1),使氮气罩(8)内部氮气循环流动,在此基础上通过氢浓度检测器(3)实现高压仓(12)氢气泄漏的检测;保持接通空气控源B(2006),使气控阀B(2005)换向,通过减压阀(2004),氮气以较小的压力通入氮气罩(8)内部,消弭气动微型泵(1)作用下氮气罩(8)内部氮气循环流动产生的压差,保证氮气的循环流动,从而建立了一个稳定低压力下的氮气循环检测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氮气微正压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15)和高压仓(12)通过螺栓连接件一(16)进行连接,所述氮气罩(8)和高压仓(12)通过螺栓连接件二(17)进行连接,氮气罩(8)底端与高压仓(12)顶端之间有密封件(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氮气微正压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罩(8)通过并联的气控阀(6)和安全阀(7)连通卸荷口一(5)构成氮气罩卸荷通路一,通过手控阀二(10)连通卸荷口二(9)构成氮气罩卸荷通路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氮气微正压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微型泵(1)气源由空气控源E(2)通入,所述气控阀(6)由空气控源F(4)控制,所述氢气进气/出气口(14)位于高压仓(12)底部,且连接有压力表一(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氮气微正压的高压气体密封检测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微型泵(1)用于实现氮气罩(8)内气体的加压循环,所述空气控源E(2)用于提供气动微型泵(1)的动力源,所述氢浓度检测器(3)用于检测氮气罩(8)内气体是否含有氢气,所述空气控源F(4)用于控制气控阀(6)的换向和复位,所述卸荷口一(5)、卸荷口二(9)用于卸荷,所述气控阀(6)用于使阀体相连的各通道之间实现接通或断开来改变气体流动方向,所述安全阀(7)对氮气罩(8)内气体起过载保护作用,在系统正常工作时,处于关闭状态,在系统压力大于或等于其调定压力时开启溢流,所述手控阀二(10)、手控阀一(19)用于控制氮气微正压模块(20)氮气循环通路的启闭;所述压力表一(13)用于压力检测、压力反馈和超压/欠压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783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