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8253.8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7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董穆;李杰;张师军;高达利;权慧;张琦;吕芸;白弈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77/00;C08L35/06;C08K5/134;C08K5/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杨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久 抗静电 聚乙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领域的一种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可包含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聚乙烯100重量份,抗静电剂5~35重量份;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5~25重量份。本发明主要以聚乙烯为基体,与特定抗静电剂、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共混,并混以其他功能型助剂以改善性能,以获得高挺度、高韧性、高抗紫外和永久抗静电性为一体的特定性能,能满足下游企业制造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料加工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滚塑是一种塑料中空成型方法,又称滚塑成型、旋转成型,是一种热塑性塑料中空成型方法,滚塑料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良好的光泽度,附加值高,从小巧的儿童玩具到常见的汽车、皮划艇塑料件直至庞大的工程塑料制品,特别是超大型及非标异型中空塑料制品,都可以通过线型聚乙烯滚塑料制成,在市场上深受客户欢迎。船艇、水箱等户外滚塑产品由于长期处于湿热、暴晒、冲击等复杂环境中,对材料性能具有特殊要求,国内制造企业原料长期依赖进口。滚塑行业快速兴起,对滚塑专用料的安全性、环保性、抗菌性、加工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聚乙烯占领了滚塑原料90%的市场。目前国内滚塑用料主要是滚塑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占到滚塑聚乙烯专用原料的95%,被认为是滚塑加工领域发展趋势最好的一种原料。但它在流动成型性能、抗低温冲击性能、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缺陷,限制了一些高性能产品的发展,
聚乙烯滚塑产品通常置于室外,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候性。产品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仅要保持聚乙烯的物理性能,还要保持其抗静电性能。因此滚塑产品中常加入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静电剂。常用的小分子抗静电剂迁移到产品表面,可能导致产品表面雾化,影响外观。
专利CN 103435904A公开了一种抗静电高刚性的滚塑聚乙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包括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抗静电剂、表面改性碳纤维等。抗静电剂为小分子离子型抗静电剂或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专利中提到的高分子型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醚类。但聚氧乙烯醚是一种水溶性树脂,在室外使用时,可能由于湿气、水汽的接触,抗静电剂逐渐失效。
专利CN 103102558A公开了一种抗静电碳纤维增强聚乙烯复合材料,包含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碳纤维、竹纤维、聚氧乙烯硬脂酸酯、红磷、偶联剂。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所用的抗静电剂为碳纤维。中国专利CN104262751A提供了一种永久性抗静电可弯曲聚乙烯管材专用料,主要成分包括中密度聚乙烯(熔指0.6~0.8g/10min),炭黑母粒,热塑性弹性体(POE或POE接枝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刚韧平衡性,耐高温性能和耐候性好,具有永久抗静电性能,抗静电剂不会迁移到产品表面。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永久抗静电聚乙烯组合物,可包含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聚乙烯100重量份,
抗静电剂5~35重量份,优选为5~25重量份;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5~25重量份,优选为10~20重量份。
其中,
所述的聚乙烯的熔融指数可在1~20g/10min之间;所述聚乙烯可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线性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抗静电剂可为永久抗静电剂;优选地,所述永久抗静电剂可选自尼龙弹性体和/或聚醚酯型永久抗静电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82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奥硝唑注射液
- 下一篇:客制化聊天室专属相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