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8511.2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丛洪莲;蒋高明;俞旭良;董智佳;马丕波;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D04B1/1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仇钰莹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向导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所述面料包括:面纱锦纶和地纱涤纶,涤纶为地纱与皮肤直接接触,利用涤纶的亲水特性有效转移汗液从肌肤到织物,再来实现水分在织物表面上的单向导湿功能。根据仿生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所述的多级盲孔阵列具有单向导湿功能,利用织物面料的组织结构形成鸭嘴拱形的斜体凹凸结构效果来仿生模拟,凹坑整齐排列成通道实现导湿功能。本发明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可以持久快速导湿,加快肌肤热量与汗液的流动,同时达到降温速干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针织面料开发领域。
背景技术
单向导湿面料指湿热快速从面料里层传递到面料外层,而实现蒸发快干。目前,专利CN 110106610 A和专利CN 104264348 A等发明制备了双层单向导湿凹凸面料或单层单向导湿面料,这类单向导湿面料是指湿热快速从面料里层传递到面料外层,而实现蒸发快干。但在运动时,人体全身的汗腺都是运作出汗的,而上述单向导湿面料往往只设计在出汗最多的部位,不能涉及全身。因此需有具备平行织物的铺展方向导湿功能的面料,可以导向全身汗液的流动,同时增加了汗液在织物面料表面的扩散速率,增大了汗液或水分的蒸发面积,辅助衣物实现导湿速干的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仿生单向导湿面料,通过仿生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在织物面料上合理排布浮线、集圈组织形成凹凸结构效果来等比仿生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盲孔阵列,并实现盲孔的楔形角度模拟,及其泰勒毛细效应在织物面料上的呈现,凹坑整齐排列成通道实现持久高效的导湿功能。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单向导湿面料的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模仿植物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在织物面料上经排布浮线、集圈组织形成凹凸结构效果来模拟猪笼草投手口缘区的盲孔阵列,得到单向导湿面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导湿面料在单面提花无缝机上编织,为单面无缝面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面料中面纱为锦纶;所述地纱为涤纶。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级盲孔阵列为梯级排布的楔形凹坑阵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的拱形角度大小为120°-150°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与面料内层具有40°-60°的倾斜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深度为4-6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坑排列形成通道。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单向导湿面料。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单向导湿面料的服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可以快速导湿,加快肌肤热量与汗液的流动,同时达到降温速干的效果。
本发明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设计织造过程方便简单。
本发明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可选用的纱线原料范围广。
本发明设计的仿生单向导湿面料,其导湿功能主要通过组织结构实现,单向导湿性能有效快速且持久。
本发明设计的织物凹凸结构功能块能减少衣物与皮肤的接触,具有导湿降温、提高蒸发效率的功能,同时凹凸结构与皮肤之间形成空气层。
附图说明
图1为猪笼草多级楔形盲孔阵列结构图;(a)猪笼草多级楔形盲孔阵列,(b)单列盲孔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8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