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工程可研与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9357.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7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符国晖;韦波;蒋晓东;李福权;寇世磊;廖永浩;朱丹龙;叶敏;游旺;黄剑锋;弓国军;华栋;陆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Q10/1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 工程 人工智能 辅助 审查 方法 | ||
本发明一种变电工程可研与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方法,包括:步骤S10,建立变电工程可研知识网络,构建设计安全审查规则;步骤S20,构建不安全因素自动识别机制;步骤S30,确定变电工程可研人工智能辅助审查的平台设计和算法设计,并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变电工程可研辅助审查系统基础框架;步骤S40,构建变电工程可研辅助审查软件系统及其数据库;步骤S50,向所述变电工程可研辅助审查软件系统输入BIM模型图纸文档及规则库,自动生成辅助审查报告。实施本发明,可以提升可研审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变电工程可研与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方法。
背景技术
工程建设标准是为在工程建设领域内制定的一套共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主要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对建设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进行标准化。对促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环境和公众利益,实现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最优效率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要意义。
对电力工程建设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管,是保证电力工程建设标准得到准确实施的重要手段。随着相关法律规范陆续出台,以及勘察设计阶段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建立,电力工程建设规范实施的监督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为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标准规范的实施监管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其一,管理水平不一。因审查机构专业人员和经费匮乏,导致监督管理不到位。
其二,工作量繁重。近几年由于变电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趋于体量大、功能复杂,导致监管过程中涉及的人员多、环节多,审查适用的规范标准多、条文多。因此,对所有工程中不同阶段规范实施的监管任务变得繁重而艰巨,量多并且重复性大复性大。
其三,信息智能化程度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是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对施工图进行规范审查仅仅依靠人工进行,缺乏相应的信息化智能技术,加上审查人员的经验以及专业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等情况,容易存在漏审、错审现象,且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审查质量,难以保证对勘察设计阶段规范实施的监管。
规范实施的监管审查是一项严谨而又复杂的工作。面对以上问题,如何在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利用技术手段降低规范条文实施监管工作量,提高监管效率,缩小专家水平导致的监管差距,进一步提高变电工作质量安全,降低质量事故发生率,就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电工程可研与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方法,可以提升可研审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变电工程可研与人工智能辅助审查方法,其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S10,建立变电工程可研知识网络,构建设计安全审查规则;
步骤S20,构建不安全因素自动识别机制;
步骤S30,确定变电工程可研人工智能辅助审查的平台设计和算法设计,并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变电工程可研辅助审查系统基础框架;
步骤S40,构建变电工程可研辅助审查软件系统及其数据库;
步骤S50,向所述变电工程可研辅助审查软件系统输入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图纸文档及规则库,利用规则库对BIM模型图纸中的标准性及强制性条款进行审查,利用人工智能对BIM模型图纸中的其他典型错误进行审查,从而确定所述BIM模型图纸文档是否符合规则以及是否存在不安全设计因素,并自动生成辅助审查报告。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9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