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核磁氢谱或氘谱测定氘标记化合物的氘同位素丰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0268.8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5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解龙;雷雯;宋明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核磁氢谱 测定 标记 化合物 同位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核磁氢谱或氘谱测定氘标记化合物的氘同位素丰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氘标记化合物、内标物和氘代溶剂装入核磁管中;(2)再将核磁管放入核磁仪器的进样器中,运行并进样测试;(3)对测试后的核磁图谱进行峰面积积分,并根据积分后的峰面积计算得到氘标记化合物的氘同位素丰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操作过程简单,适用范围广泛,测试数据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氘同位素丰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核磁氢谱或氘谱测定氘标记化合物的氘同位素丰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稳定同位素氘标记试剂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试剂,除了大量用于核磁溶剂外,氘标记化合物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组学(氘标记氨基酸类,用于SILAC定量检测等)、新生儿代谢遗传病筛查(氘标记肉碱等化合物)、氘标记药物(2017年氘标记丁苯那嗪(SD-809)获得FDA批准上市)、食品安全(农兽药物残留检测用氘标记内标试剂)、分子砌块(氘标记基础试剂用于新药与定制试剂的研发)和现代农业(氘标记茉莉酸等内源植物激素)等领域。
目前,氘标记化合物同位素丰度检测方法主要有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前四种适用范围相对狭窄,质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测试手段。然而,由于化合物的极性、沸点等性质各不相同,仍有一些化合物通过常规的质谱法是无法准确计算。与质谱法相比,核磁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氘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和氘原子的结构位点信息。这一特性为研究开发多位点氘标记化合物提供位点信息的技术支持。
核磁共振波谱法主要是利用定量核磁共振技术(Quantitative 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qNMR),qNMR是采用内标法通过谱峰的积分面积来测得氘标记化合物中氢(1H)的含量,进而求得氘标记化合物的同位素丰度,同时也可以获得氘标记位点的信息。
Goldblatt M等人(Goldblatt M,Jones W H.DETERMINATION OF THE DEUTERIUMCONTENT OF A SAMPLE OF DEUTERIUM OXIDE BY THREE METHODS[J].AnalyticalChemistry,1964,36(2):431-432.)在1964年利用1H NMR对重水进行了氘同位素丰度的检测,仅仅只是证实了核磁可以进行氘同位素丰度测试,未给出具体测试条件。Ma X,Deng等人[Ma X,Deng P,Wang X,et al.Direct determination of deuterium of wideconcentration range in water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J].Talanta,2012:450-455.]在2012年利用1H NMR或2H NMR同样对重水进行了氘同位素丰度的检测,氘同位素丰度范围从自然丰度(0.015atom%D)到100%,回收率在95%~110%,实现了重水的快速检测。通过检索发现,现有的氘同位素丰度核磁共振检测方法主要围绕着重水进行展开的,利用已知的氘同位素丰度值与测得的相对峰面积进行线性拟合得出校准曲线,将被测物测试的相对峰面积带入校准曲线即可求出氘同位素丰度值,主要采用的是相对定量法,同时内标物的选择比较单一,在更换内标物或被测物时,检测方法需要重新优化,并未研究不同的内标物对定量结果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利用核磁氢谱或氘谱测定氘标记化合物的氘同位素丰度的方法,以简化测试过程,提高测试数据准确度和适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利用核磁氢谱或氘谱测定氘标记化合物的氘同位素丰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氘标记化合物、内标物和氘代溶剂装入核磁管中;
(2)再将核磁管放入核磁仪器的进样器中,运行并进样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2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