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0379.9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成;林德;钟湘兵;龙文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冠鑫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1/20;C02F103/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装置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收集池、反应罐、沉降池和砂滤罐,废水收集池连接反应罐,反应罐与沉降池成组设置,有多组,每组都设有多个所述反应罐,最后一组沉降池连接砂滤罐;沉降池包括多个成排连接设置的倒四方锥体形状的沉降槽,每个沉降槽上部两对立面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每个沉降槽的出口与下一沉降槽的入口互通。本发明通过在污水中依次添加硫化钠、石灰和次氧硫酸钠,并再每次添加后进行多级沉降,去除反应产生的含盐颗粒,最后再经过砂滤罐去除悬浮物,即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含盐物质及少量氮氨等物质,使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氧化锌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钢厂除尘灰和瓦斯灰等含铅锌的废渣与焦碳混合均匀后通过回转窑焙烧烟化,在烟气冷却沉降后制得的次氧化锌内加酸反应制得硫酸锌溶液。硫酸锌和纯碱合成制得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需经过多次漂洗,再经过隔膜压滤机压滤、干燥后制得碱式碳酸锌颗粒。
漂洗和压滤出会产生含盐污水,不能直接排放,需经过污水处理装置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盐及氨氮等物质,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收集池、反应罐、沉降池和砂滤罐,所述废水收集池连接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与沉降池成组设置,有多组,每组都设有多个所述反应罐,最后一组的所述沉降池连接所述砂滤罐;所述沉降池包括多个成排连接设置的倒四方锥体形状的沉降槽,每个所述沉降槽上部两对立面上设有入口和出口,每个所述沉降槽的出口与下一沉降槽的入口互通,第一个所述沉降槽的入口通过管路与同组的所述反应罐相连,最后一个所述沉降槽的出口连接所述反应罐或所述砂滤罐。
优选的,每个所述沉降槽的下方锥尖处设有带阀门开关的固废排出口。
优选的,每个所述沉降槽内设有倾斜滤板,所述倾斜滤板从所述入口端向所述出口端倾斜向下,一端位于所述入口之上,另一端位于所述出口之下,所述倾斜滤板的四边紧贴所述沉降槽的内侧壁并密封。
优选的,多个所述沉降槽中的倾斜滤板按液体流动顺序依次提高目数。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上述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其工艺流程为:①将污水引入废水收集池内进行预处理,调节污水的PH值至7.0;②将废水收集池内的污水泵入第一反应罐中,加入硫化钠,调节至PH值为7.5,反应产生含盐颗粒;③将第一反应罐中的固液混合物泵入到第一沉降池中,进行多级沉降,去除含盐颗粒;④将第一沉降池沉降后的液体泵入第二反应罐中,加入石灰,调节PH值至9.0,产生部分沉淀物;⑤将第二反应罐中的固液混合物泵入第二沉降池中,进行多级沉降,去除沉淀物;⑥第二沉降池沉降后的液体泵入第三反应罐中,加入少量硫化钠,去除污水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调节PH值至10.0;⑦将第三反应罐的液体泵入第三沉降池;⑧第三沉降池沉降后的液体泵入第四反应罐,加次氧硫酸钠,去除污水中含有的少量氮氨;⑨将第四反应罐的液体泵入第四沉降池进行第四次沉降;回调PH值至6.0,产生少量悬浮物;⑩第四沉降池内的液体泵入砂滤罐去除悬浮物,得到的最终可排放三类地表水。
本发明通过在污水中依次添加硫化钠、石灰和次氧硫酸钠,并再每次添加后进行多级沉降,去除反应产生的含盐颗粒,最后再经过砂滤罐去除悬浮物,即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含盐物质及少量氮氨等物质,使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质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沉降池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废水收集池、2反应罐、3沉降池、4砂滤罐、31沉降槽、 32入口、33出口、34固废排出口、35倾斜滤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冠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冠鑫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3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