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0522.4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6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举光;陈鑫;王永国;高叶俊;李高峰;龚顺;熊奋;杨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3/46 | 分类号: | E06B3/46;E06B9/52;E06B3/48;E05D13/00;E05D15/06;B01D46/00;B01D46/54;B01D46/52 |
代理公司: | 苏州瑞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9 | 代理人: | 罗磊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尘 功能 室内 玻璃 组件 安装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包括室内玻璃安装用外框架,所述室内玻璃安装用外框架的表面开设与窗口,所述窗口的内侧开设有凹槽。该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通过设计的第一磁盘、第二磁盘、伸缩槽、连接轴、连接组件、第二合页、第三合页、过滤网膜、后侧金属过滤网、后侧放电丝、前侧放电丝和前侧金属过滤网等结构的互相配合下,能够有效去除流入室内空气流中所携带的灰尘、毛絮以及部分细菌等有害物质,集室内通风换气角度以及单位时间内的换气量可控、消毒、防尘的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室内的自然通风和换气,提高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窗户,在建筑学上是指墙或屋顶上建造的洞口,用以使光线或空气进入室内,早在中国隋代,洛阳皇宫紫微城内的观文殿就出现了可以自动开合的窗户,事实上窗和户的本意分别指窗和门,在现代汉语中窗户则单指窗,“窗”本作“囱”(“囱”为俗字),即在墙上留个洞,框内的是窗棂,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说文》说:“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纸、布、丝绸或玻璃材料。
住宅楼、办公楼、学校教学楼的教室窗户设计,都是在墙面中上部设计玻璃窗,玻璃窗既承担着采光的功能,又承担着通风换气的功能,在进行换气过程中,为了避免应蝇虫、灰尘进入到室内,通常会在窗户的安装结构中增设纱窗,然而,由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颗粒、PM2.5、细菌等污染物越来越多,而现有的纱窗为了保证透光度,通常被设计的很薄,且纱窗孔的内径尺寸较大,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防尘效果差,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且无法改变过滤后的空气在室内的流向以及单位时间内的通风量,体验效果差,同时,纱窗的面积一定,无法满足不同的遮阳需求,因此,现阶段市场上亟需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室内玻璃组件式安装结构,包括室内玻璃安装用外框架,所述室内玻璃安装用外框架的表面开设与窗口,所述窗口的内侧开设有凹槽,并且窗口内侧顶部和底部之间对应凹槽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座和第二侧板座,所述第一侧板座和第二侧板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行槽,所述滑行槽内设置有滚轮,并且滑行槽内侧端面对应滚轮的位置开设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滚轮的顶部,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磁盘,并且伸缩槽内侧顶部对应第一磁盘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磁盘,所述第一侧板座和第二侧板座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靠近第一侧板座的一端通过第二合页与第一侧板座相近的一面铰接,并且连接组件靠近第二侧板座的一端通过第三合页与第二侧板座相近的一面铰接,所述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同一个过滤网膜,所述凹槽内壁前侧和后侧对应过滤网膜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前侧金属过滤网和后侧金属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窗口内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玻璃面板,且两个玻璃面板前后设置。
优选的,所述伸缩槽俯视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结构,所述连接轴俯视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结构,并且伸缩槽内的内径尺寸与连接轴的外径尺寸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凹槽正视的截面形状为口字型,并且凹槽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凸棱,并且凸轮位于滚轮表面所设置的凹形连接面内。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弹性折叠杆,所述弹性折叠杆的数量为若干个,且位于最外侧一个弹性折叠杆的端部通过第二合页与第一侧板座相近的一面铰接,且位于最外侧另一个弹性折叠杆的端部通过第三合页与第二侧板座相近的一面铰接,且相近两个弹性折叠杆相近的一端通过第一合页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金螳螂精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6B 在建筑物、车辆、围栏或类似围绕物的开口处用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闭合装置,例如,门、窗、遮帘、栅门
E06B3-00 用于闭合开口的窗扇、门扇或类似构件;固定或活动式闭合器件的布置,例如窗户;用来安装翼扇框的刚性配置的外框
E06B3-01 .用于飞机库或其他厅堂建筑中的可拆卸或消除的墙,例如,供飞机用的
E06B3-02 .全玻璃制翼扇
E06B3-04 .不以移动方式为特征的翼扇框架
E06B3-30 .覆盖物,例如,为了防御气候变化,或装饰需要
E06B3-32 .以移动方式为特征的翼扇的布置;活动式翼扇在开口处的布置;仅和翼扇移动方式有关的翼扇或框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