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刷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0707.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6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付云博;曹策;徐桂成;何锋赟;余毅;李冬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郭婷;高一明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装 | ||
一种刷线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上的刷线模块和线束固定模块;刷线模块包括刷线基座、设置在刷线基座上的刷线组件;刷线组件包括线刷、安装在刷线基座上与线刷连接的驱动件;线束固定模块包括柱状线束固定筒;驱动件可带动线刷将线束固定筒出线口露出的屏蔽线均匀的刷到线束固定筒的外筒壁上;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线刷上下对线刷散开并使其刷到线束固定筒的外筒壁上并均匀的分布,对后续加工中对于部分线束的择选很方便,因为只要选取对应筒壁上的线束就可达到目的。例如如果需要选取三分之一线束,只需要选组三分之一筒壁所对应的线束就可以,不仅实现加工自动化,也使得获取部分线束的手段更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加工领域,尤其涉及刷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手机的需求日益增加,手机线束的加工较为困难的问题也同时成为了手机生产上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手机线束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线束中的屏蔽线取出,与其他地线结合,所以生产工厂常常雇佣大量工人进行人工取线、分离线束,为了使这一部分加工工序更简单,可将线束中的线丝刷至并分散开来,然后选取所需部分的线丝,但是现有技术为人工刷线,生产效率低、增加劳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刷线装置,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种刷线装置,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刷线模块和线束固定模块;所述刷线模块包括刷线基座、设置在所述刷线基座上的刷线组件;所述刷线组件包括线刷、安装在所述刷线基座上与所述线刷连接的驱动件;所述线束固定模块包括柱状线束固定筒;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线刷将所述线束固定筒出线口露出的屏蔽线均匀的刷到线束固定筒的外筒壁上。
优选的,所述线刷包括上毛刷和下毛刷。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电动机、与所述转动电机连接的主动轮、由所述主动轮带动转动的从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可带动所述上毛刷和下毛刷将所述线束刷散并均匀的分布到所述线束固定筒的筒壁上。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轮齿设置在轮毂外表面,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轮带动所述下毛刷刷线,所述第二转动轮带动所述上毛刷刷线。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轮齿设置在是轮毂的内表面,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分别与所述转动轮啮合,第一传动轮带动所述下毛刷刷线,所述第二传动轮带动所述上毛刷刷线。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传动,所述传送带带动所述从动轮组件转动。
优选的,所述刷线模块还包括用于刷线基座横向往返移动的直线驱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装置包括用于刷线基座横向滑动的直线滑轨、带动所述刷线基座滑动的直线气缸。
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线刷上下对线刷散开并使其刷到线束固定筒的外筒壁上并均匀的分布,对后续加工中对于部分线束的择选很方便,因为只要选取对应筒壁上的线束就可达到目的。例如如果需要选取三分之一线束,只需要选组三分之一筒壁所对应的线束就可以,不仅实现加工自动化,也使得获取部分线束的手段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实施例的爆照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的一种实施例的驱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7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