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渗式净化岸坡地表径流的生态蓄渗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0748.4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莉;赵旭德;杨峰;赵梦迪;刘婷;朱艺;肖凯;汪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F5/10;E03F3/02;E03F1/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滕金叶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渗式 净化 坡地 径流 生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渗式净化岸坡地表径流的生态蓄渗系统,是在水体边岸的坡面上,设计与水体边岸平行间隔布置的N条植被带,所述植被带种植有根系发达的乔木和灌木,土壤表层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平行间隔布置的植被带之间,布置有N‑1条蓄滤带,蓄滤带底部为原土层,原土层上填充有石块层,石块层上填充有砂石层,砂石层上填充有景观石层;在蓄滤带砂石层内埋设有引流管,引流管的一端埋设在当前蓄滤带内,另一端斜向下穿过与其相邻的植被带,延伸至下一级蓄滤带中;本发明提供的生态蓄渗系统对环境条件要求低,施工方便,成本低廉,可以稳定、有效削减径流和控制污染物,还可用于雨水的回收利用,整个系统的运行无需用电,维护周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岸坡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蓄渗式净化岸坡地表径流的生态蓄渗系统。
背景技术
岸坡地表径流污染控制现主要方法为:建立水体边岸植被缓冲带和径流拦截水生植物净化。水体边岸缓冲带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植被区域,可有效地拦截、滞留地表径流中的泥沙,削减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的负荷量,是减少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措施。现在的缓冲带多是以岸边种植草本、灌木、乔木中的一种或几种相组合,地表平植。构建植被缓冲带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资源,植被缓冲带的宽度和坡度受限于地形条件,影响缓冲带功能的正常发挥,雨水沿地表下渗,受土壤渗透速度影响,土壤蓄水调节能力有限,当地表坡度大,或暴雨时土壤蓄水能力不足,则易造成地表径流对边岸土壤的冲刷,产生水土流失,降低缓冲带对污染物的截留效果。长期投入使用的植被缓冲带,随着径流污染物在缓冲带中的逐渐积累,植被缓冲带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会逐渐增加,造成近岸水体的污染。
径流拦截水生植物净化是人工管控贮存调节径流,利用水生植物和土壤的作用,吸附、吸收、降解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氮、磷等。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植物生长受气候影响大, 且植物需定期收割,处理效果不稳定,植物残体易形成二次污染。
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459677.7,名称为“柔性生态处理包及应用该柔性生态处理包的生态净化方法”,该专利可拦截地表径流在近岸水域进行净化处理,依托水生植物进行吸收净化。但是该技术方案受季节气候影响,处理效果不稳定,植物残体易形成二次污染,造成近岸区水污染。
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61197.7,名称为“一种农业面源及地表径流初期雨水调蓄截污生态带”,是采用筑岸拦截地表径流,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岸坡植物联合进行植物净化。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植物生长受气候影响大,处理效果不稳定, 且植物需定期收割,植物残体易形成二次污染。
中国专利申请CN201721021501.3,名称为“具有净化功能的河道生态驳岸结构”,是采用岸坡段、入水缓冲段及入水坡段构成的驳岸本体,岸坡段与入水缓冲段之间回填有渗滤复合层,渗滤复合层的底部设有多孔集水管,多孔集水管连接有排水管。该方法仅对径流中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对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较弱。
上述专利申请或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均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可能造成近岸水区的二次污染或对污染物净化不彻底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新的近岸水体地表径流污染控制方法和生态系统,对治理地表径流引起的水体污染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目前现有的治理地表径流污染的方法均存在处理效果不稳定,可能造成近岸水区的二次污染或污染物净化不彻底的问题,提供一种蓄渗式净化岸坡地表径流的生态蓄渗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理工学院,未经湖北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07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