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防抖摄像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1352.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1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袁栋立;魏罕钢;吴湖;李剑虹;刘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55 | 分类号: | H04N23/55;H04N23/68;G03B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2 | 代理人: | 叶北琨;陈琳琳 |
地址: | 315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摄像 模组 | ||
1.一种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镜头;
感光组件,其具有感光芯片;
第一驱动部,其适于安装所述镜头并驱动所述镜头在在x轴和y轴方向平移;以及
第二驱动部,其适于驱动所述感光芯片在x轴和y轴方向平移,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基座和盖,所述基座位于所述感光组件下方,所述盖的顶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该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部;
其中,所述镜头与所述感光芯片被配置为同时驱动,且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还用于驱动所述感光芯片在xoy平面上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根据所检测到的摄像模组的倾斜抖动角度a,确定所述第一驱动模块驱动所述镜头移动的镜头移动距离b,以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驱动所述感光芯片移动的感光芯片移动距离c;其中,所述镜头移动距离b、所述感光芯片移动距离c以及所述摄像模组的像方焦距f之间满足:a=arctan(b/f)+arctan(c/f)。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逻辑模块,其用于使所述镜头移动距离b和所述感光芯片移动距离c的比例保持在预设的固定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还包括驱动逻辑模块,其具有一防抖阈值K,所述驱动逻辑模块用于在所述倾斜抖动角度a小于等于所述防抖阈值K时,使所述镜头移动距离b和所述感光芯片移动距离c的比例保持在预设的固定比例,在所述倾斜抖动角度a大于所述防抖阈值K时,使所述感光芯片移动距离c到达其移动行程的最大值cmax,所述镜头移动距离b根据关系式b=tan(a/f)-cmax计算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移动距离和所述感光芯片移动距离的预设的固定比例根据所述镜头的重量、所述第一驱动部的驱动力、所述感光芯片或感光组件的重量以及所述第二驱动部的驱动力进行设定,以使得所述镜头和所述感光芯片移动到各自防抖目标位置的时间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基础部和第一可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基础部和第二可动部,所述第二基础部包括所述基座和所述盖;其中所述盖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基础部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可动部位于所述基座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基础部活动连接,所述感光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可动部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动部通过滚珠与所述第二基础部活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基础部的上表面、所述滚珠和所述第二可动部的下表面在z轴方向上依次承靠,使得所述第二可动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基础部的移动自由度限制在xoy平面以内,其中所述z轴垂直于所述xoy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在俯视角度下所述滚珠布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四角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础部设置至少三个凹槽,至少三个滚珠设置于所述至少三个凹槽,以在所述xoy平面上承载所述第二可动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板,所述滚珠布置于所述基板的边缘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防抖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动部包括可动部底板和可动部侧壁,所述可动部侧壁自所述可动部底板的边缘区域向上延伸而形成;所述感光组件置于所述可动部底板和所述可动部侧壁形成的容纳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13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