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绷弦式半刚性基板框架的胶接装配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1862.9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3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挺;郑建虎;陈维强;沈淑康;徐伟丽;张玉生;黎昱;崔林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1/00 | 分类号: | F16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10019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绷弦式半 刚性 框架 装配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绷弦式半刚性基板框架的胶接装配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胶接中心框架:通过胶接装配工装,对压紧点接头、横向梁和纵向梁进行定位;将横向梁和纵向梁通过压紧点接头进行胶接装配,形成中心框架;其中,横向梁和纵向梁上均设置有横、纵向的安装孔;
安装加强梁和限位梁:通过胶接装配工装,对加强梁接头进行定位;根据加强梁、限位梁与中心框架之间的装配关系,将各加强梁和限位梁分别插入中心框架中横向梁和纵向梁上设置的横、纵向的安装孔内,进行试装配;将加强梁与加强梁接头胶接,初步固定;
胶接外部框架:通过胶接装配工装,对端框接头、铰链接头、边框接头、横向边框主梁和纵向边框主梁进行定位;将横向边框主梁和纵向边框主梁通过端框接头、铰链接头和边框接头进行胶接装配,形成外部框架;
胶接角盒与角片:根据装配关系,将角盒与角片胶接在横向梁、纵向梁、加强梁、限位梁、横向边框主梁和纵向边框主梁的相应位置处,得到绷弦式半刚性基板框架;
其中:
胶接装配工装,包括:工装本体(1)、主梁对称约束工装、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和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
工装本体(1)为一矩形结构,包括:边Ⅰ(11)、边Ⅱ(12)、边Ⅲ(13)和边Ⅳ(14);
主梁对称约束工装,包括:均布在工装本体(1)矩形结构内的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Ⅰ(21)、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Ⅱ(22)、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Ⅲ(23)、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Ⅳ(24)、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Ⅴ(25)和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Ⅵ(26);其中,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Ⅰ(21)、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Ⅱ(22)和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Ⅲ(23)位于第一水平线上,第一水平线为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Ⅱ(32)和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Ⅳ(34)的连线;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Ⅳ(24)、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Ⅴ(25)和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Ⅵ(26)位于第二水平线上,第二水平线为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Ⅰ(31)和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Ⅴ(35)的连线;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Ⅰ(21)和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Ⅳ(24)位于第一竖直线上,第一竖直线为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54)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Ⅹ的连线;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Ⅱ(22)和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Ⅴ(25)位于第二竖直线上,第二竖直线为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Ⅲ(33)和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Ⅵ(36)的连线;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Ⅲ(23)和主梁对称约束工装Ⅵ(26)位于第三竖直线上,第三竖直线为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55)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59)的连线;
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包括: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Ⅰ(31)、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Ⅱ(32)、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Ⅲ(33)、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Ⅳ(34)、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Ⅴ(35)和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Ⅵ(36);其中,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Ⅰ(31)和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Ⅱ(32)间隔设置在边Ⅰ(11)上,且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Ⅰ(31)位于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51)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52)之间,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Ⅱ(32)位于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52)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53)之间;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Ⅲ(33)设置在边Ⅱ(12)上,位于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54)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55)之间;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Ⅳ(34)和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Ⅴ(35)间隔设置在边Ⅲ(13)上,且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Ⅳ(34)位于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56)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57)之间,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Ⅴ(35)位于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57)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58)之间;主梁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Ⅵ(36)设置在边Ⅳ(14)上,位于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59)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Ⅹ之间;
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包括:均布在工装本体(1)矩形结构内的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41)、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42)、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43)、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44)、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45)、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46)、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47)、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48)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49);其中,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41)、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42)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43)位于第三水平线上,第三水平线为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53)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56)的连线;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44)、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45)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46)位于第四水平线上,第四水平线为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52)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57)的连线;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47)、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48)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49)位于第五水平线上,第五水平线为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51)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58)的连线;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41)、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44)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47)位于第一竖直线上;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42)、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45)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48)位于第二竖直线上;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43)、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46)和压紧点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49)位于第三竖直线上;
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包括: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51)、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52)、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53)、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54)、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55)、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56)、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57)、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58)、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59)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Ⅹ(510);其中,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Ⅰ(51)、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Ⅱ(52)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Ⅲ(53)间隔设置在边Ⅰ(11)上;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Ⅳ(54)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Ⅴ(55)间隔设置在边Ⅱ(12)上;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Ⅵ(56)、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Ⅶ(57)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Ⅷ(58)间隔设置在边Ⅲ(13)上;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Ⅸ(59)和铰链接头对称约束工装Ⅹ间隔设置在边Ⅳ(14)上;
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包括: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Ⅰ(61)、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Ⅱ(62)、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Ⅲ(63)和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Ⅳ(64);其中,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Ⅰ(61)、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Ⅱ(62)、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Ⅲ(63)和外边框对称约束工装Ⅳ(64)分别设置在工装本体(1)矩形结构的四个顶点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18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景观建筑的环保式结构梁
- 下一篇:一种钢管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