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2609.5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8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童;杨广根;王崇;王卫卫;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世磊 |
地址: | 333001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荷 直升机 静力 试验 加载 台架 | ||
1.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承力架(2)、安装辅助纵梁(3)、承力纵梁(4)、加载横梁(5)、转接座(6)、下承力侧梁(7)、上承力侧梁(8)、加载侧梁(9)、地面加载固定座(10);
所述主承力架(2)设置有多个,按悬吊点的位置要求及直升机长度安装固定在承力地轨(1)相应位置上;
根据直升机宽度,将所述承力纵梁(4)设置在所述主承力架(2)的顶部中心对称位置,通过螺栓与所述主承力架(2)连接;
在所述承力纵梁(4)外侧分别对称设置有所述安装辅助纵梁(3),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主承力架(2)的顶部两侧对称位置;
所述加载横梁(5)安装在中心对称设置的所述承力纵梁(4)之间,其两端分别与中心对称设置的所述承力纵梁(4)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下承力侧梁(7)、上承力侧梁(8)通过所述转接座(6)安装在主承力架(2)承力柱(2b)上;
所述加载侧梁(9)安装在所述下承力侧梁(7)、上承力侧梁(8)之间,其两端可与所述下承力侧梁(7)、上承力侧梁(8)产生相对滑动;
所述地面加载固定座(10)安装在承力地轨(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力架(2)包括一根承力梁(2a)、两根承力柱(2b)、两根斜撑(2c),所述承力梁(2a)位于顶部,所述承力柱(2b)上端分别与所述承力梁(2a)两端下部相连,所述承力柱(2b)下端安装在所述承力地轨(1)上,所述斜撑(2c)一端分别与所述承力梁(2a)两端下部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两侧所述承力柱(2b)相连;所述承力梁(2a)上设置了垂向通孔槽,所述承力柱(2b)上设置了侧向通孔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辅助纵梁(3)为两根槽钢背对背焊接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纵梁(4)的长度由直升机长度决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横梁(5)的位置和数量由直升机的框位位置和数目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力侧梁(7)其上端具有下承力轨道(7a),所述下承力轨道(7a)为凹形槽道,用于所述加载侧梁(9)的下端移动和限位;所述上承力侧梁(8)用于承受侧向载荷和航向载荷,其下端具有上承力轨道(8a),所述上承力轨道(8a)为下端有开口的矩形框槽槽道,用于所述加载侧梁(9)的上端移动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侧梁(9)用于直升机侧向载荷的施加,其位置和数量由直升机的框位位置和数目决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侧梁(9)上端具有带四个轴承的滑动装置(9a)、4根固定螺栓(9b)、调整限位螺母(9c)、两块侧向限位板(9d),所述带四个轴承的滑动装置(9a)通过所述调整限位螺母(9c)安装于所述加载侧梁(9)上端中心位置,所述带四个轴承的滑动装置(9a)嵌入所述上承力轨道(8a)内滑动,所述4根固定螺栓(9b)安装于所述加载侧梁(9)上端四角,所述两块侧向限位板(9d)位于所述加载侧梁(9)两侧;
所述加载侧梁(9)下端具有带四个轴承的滑动装置(9a)、4根固定螺栓(9b)、缓冲弹簧(9e)、两块侧向限位板(9d);所述带四个轴承的滑动装置(9a)通过所述缓冲弹簧(9e)安装于所述加载侧梁(9)下端中心位置,所述带四个轴承的滑动装置(9a)嵌入所述下承力轨道(7a)内滑动,所述4根固定螺栓(9b)安装于所述加载侧梁(9)下端四角,所述两块侧向限位板(9d)位于所述加载侧梁(9)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载荷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加载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加载固定座(10)包括作动器支撑框架(10a)、作动器安装接头(10b)、连接螺栓(10c)、底板(10d)、固定底座(10e);所述固定底座(10e)连接于所述承力地轨(1)上,所述作动器支撑框架(10a)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固定底座(10e)上部;所述连接螺栓(10c)是头部为球形的螺栓;所述底板(10d)设置于作动器支撑框架(10a)内,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底座(10e)上部相连,其中心开设有通孔,且在通孔上带有一个凹进去的球形面,球形面与所述连接螺栓(10c)球形头部是相互配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260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对称载荷缓冲器及参数确定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力可控的钩形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