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3650.4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肖虎;李红远;杨国平;张洪涛;凡辰池;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4 | 分类号: | G01V1/24;G01V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单晓双;董骁毅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采集 观测 系统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系统,在地震采集时,按照发明的内容可以在工区接收线方向边界处进行激发点和接收点的优化,达到要求的覆盖次数渐减带的覆盖次数保持不变的要求,同时解决设备投入不足所带来的施工效率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两宽一高”技术的推广应用,设备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为了保证资料的偏移效果,部分项目提出禁止舍弃炮点外接收方向部分排列的要求,即保证覆盖次数渐减带的覆盖次数保持不变。
由于设备不足,部分项目则存在这样情况,如果舍弃炮点外接收线方向的部分排列,则可以进行整线束进行施工,但是会导致覆盖次数渐减带的范围缩小和不同面元的覆盖次数降低,不符合项目勘探的要求;由于缺失部分的采集设备,就不能整线束进行滚动施工。在缺少采集设备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沿接收线方向滚动,为了达到预期的生产效率,则只能提高放线效率,使排列滚动的更快一点,这要求必须更加的更多的人员收放排列,同时增加更多的运输设备把采集设备从后排倒到前排;或者整线束内分块施工,这种分块方式,则在块与块之间需要铺设更多的重复排列;以上两种方式无疑会增加成本。如果采集采用横向滚动方式,想要缓解放线压力,只有投入更多的采集设备,现实无法调拨更多的设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纵向滚动或横向滚动均无法实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方法,包括:
将原始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边界处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满覆盖边界不变化的观测系统,所述第二部分为待优化的接收点和对应炮点;
将所述第二部分的炮检波点按照覆盖次数的对称轴进行旋转,并将旋转后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合并形成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将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炮线距调整为原始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炮线距;
采用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模板进行模拟放炮生成关系文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对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炮点进行回缩炮线操作,在炮点回缩一条炮线时,在包含关系的接收线中增加炮线距为单位的接收点。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对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炮点进行回缩炮线操作,在炮点每增加一条炮线时,检波点在优化部分回缩接收点,接收线回缩炮线距为单位的接收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化系统,包括:
边界划分模块,将原始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边界处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满覆盖边界不变化的观测系统,所述第二部分为待优化的接收点和对应炮点;
优化模块,将所述第二部分的炮检波点按照覆盖次数的对称轴进行旋转,并将旋转后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合并形成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调整模块,将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炮线距调整为原始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炮线距;
关系文件生成模块,采用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模板进行模拟放炮生成关系文件。
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回缩操作模块,对优化后的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中的炮点进行回缩炮线操作,在炮点回缩一条炮线时,在包含关系的接收线中增加炮线距为单位的接收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3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