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3920.1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9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龙亮;崔东;方锐;石梦妍;陈超;胡帛涛;鲁爽;殷越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8 | 分类号: | G06Q40/08;G06F30/20;G06F30/15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汽车 物理 属性 汽车保险 渗漏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算法,根据保险出险数据、车型几何数据,统计车型的零部件损伤清单和提取零部件的点云数据;根据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间的最小距离矩阵,依据距离矩阵确定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并进行由小到大排序;根据排序结果判断零部件是否有渗漏零部件。本发明所述的算法利用汽车零部件的空间位置关系,根据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判断渗漏件,同时考虑零部件的材料属性和连接关系对零部件间距离修正,得到较为准确的零部件损失情况,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渗漏件,减少保险公司赔付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保险反渗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保险理赔中,欺诈骗保的案件经常出现,其中汽车零部件被人为扩大损失和非此次事故损伤骗保最为常见。目前对于渗漏件的确定主要依靠经验丰富的定损员逐个判断核查,该方法对与海量的汽车保险案件来说,时间周期长,效率低,导致保险公司经济损失较大,所以借助新兴技术来解决保险行业欺诈骗保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基于车辆属性的反渗漏预警模型能够快速高效的完成渗漏件的筛选,减少欺诈骗保的案件进而减少保险公司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方法,以解决定损员逐个判断核查方法对与海量的汽车保险案件来说,时间周期长,效率低,导致保险公司经济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汽车物理属性的汽车保险反渗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汽车保险出险数据,统计制作某一车型的零部件损伤清单;
S2、根据零部件损伤清单、车型几何数据,找出步骤S1中损伤零部件的几何数据并提取点云数据,同时并制作成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和零部件连接关系表;
S3、根据零部件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与其余零部件的最小距离矩阵,同时根据零部件连接关系表对距离矩阵修正;
S4、根据步骤S3中修正后的最小距离矩阵,确定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同时根据零部件的材料属性信息表对距离之和进行修正;
S5、根据步骤S4中修正后的每个零部件对应距离之和的数值,进行排序并比值;
S6、根据步骤5中的比值,从头逐一判断对应零部件是否为渗漏零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几何数据包括零部件在整车上的位置、零部件的形状、零部件的大小、以及零部件与整车的连接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零部件材料属性信息表包括每个损伤零部件的材料属性,其中材料属性划分为四个损伤等级:如软塑、硬塑、铝合金、钣金。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点云数据通过零部件几何数据的外表面生成5mm间距的点,并提取点的X、Y、Z坐标,制作成该零部件的点云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的零部件连接关系表包括每个损伤零部件与整车之间的连接方式,其中连接方式为:无连接、卡扣连接、胶粘、刚性连接;其中刚性连接为螺栓、焊点、铆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根据零部件的点云数据计算每个零部件之间的 最近小距离过程如下:通过将任意两个零部件的点云数据分别赋予M、N,计算M中任意一个点与N中任意一个点的欧氏距离D,则最小的D为这两个零部件间最小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计算每个出险案件中各个损伤零部件与其距离最近的N个零部件距离之和,计算过程如下:
通过每个案件的定损零部件名称找到相应零部件的距离矩阵,对距离矩阵的数值进行由小到大排序,找到前N个数据进行求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3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