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5944.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5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祝文畏;杨学林;王擎忠;张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物 移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因建筑物底部受力不均,而使建筑产生竖向差异变形,对移位建筑产生不可的逆损伤的问题的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置。它包括若干下轨道梁,下轨道梁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撑平板;上托盘,上托盘为下轨道梁的上方;竖向变形补偿支撑装置,竖向变形补偿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液压悬浮支撑组件,上托盘通过各液压悬浮支撑组件支撑于各下轨道梁上,液压悬浮支撑组件与下轨道梁一一对应,液压悬浮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沿下轨道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液压悬浮滑脚;建筑物顶推装置,建筑物顶推装置包括顶推支座、反力钢牛腿及位于顶推支座与反力钢牛腿之间的顶推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砖木建筑物移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部分既有建筑物,尤其是一些文化价值极高的历史建筑,与新的城市发展与规划存在冲突,建筑物移位技术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北京英国使馆旧址、上海音乐厅、济南宏济堂古建筑等均进行了移位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建筑历史悠久,文化价值高,建造方式古老,多采用砖木或砖石材料作为承重结构,空斗墙砌体作为围护墙体系,强度低、结构整体性差。振动以及竖向差异变形对结构安全性能影响很大。
目前建筑物的平移方式主要采用滚动行走机构,滚动行走机构一般包括下轨道梁、上托盘、若干位于下轨道梁与上托盘之间的滚轴及顶推千斤顶,上托盘通过滚轴支撑于下轨道梁上,建筑物支撑在上托盘上,顶推千斤顶通过顶推上托盘,从而使建筑物和上托盘在滚轴的作用下沿下轨道梁移动。建筑物平移的滚动行走机构具有摩阻力小,所需移动动力小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建筑移位的距离大,受限于场地地质条件,下轨道梁的平整度不可控、各滚轴受力不均匀、行进过程中建筑物底部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出现高差,使建筑产生竖向差异变形,对移位建筑产生不可的逆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因建筑物底部受力不均,而使建筑产生竖向差异变形,对移位建筑产生不可的逆损伤的问题的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置,包括:若干下轨道梁,各下轨道梁相互平行,下轨道梁的上表面上设有支撑平板;上托盘,上托盘为下轨道梁的上方,上托盘用于支撑砖木建筑物;竖向变形补偿支撑装置,竖向变形补偿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液压悬浮支撑组件,所述上托盘通过各液压悬浮支撑组件支撑于各下轨道梁上,所述液压悬浮支撑组件与下轨道梁一一对应,液压悬浮支撑组件包括若干沿下轨道梁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的液压悬浮滑脚,液压悬浮滑脚包括竖向油缸,竖向油缸的活塞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托盘的底面上,竖向油缸的缸体下端支撑于对应的下轨道梁的支撑平板上,并且竖向油缸的缸体下端能够在支撑平板表面滑动;建筑物顶推装置,建筑物顶推装置包括顶推支座、反力钢牛腿及位于顶推支座与反力钢牛腿之间的顶推千斤顶,所述顶推支座固定在上托盘上,所述反力钢牛腿固定在下轨道梁上。
本方案的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的具体工作如下,砖木建筑物支撑在上托盘上,上托盘通过各液压悬浮支撑组件支撑于各下轨道梁上;然后顶推千斤顶通过顶推支座来顶推上托盘和砖木建筑物沿下轨道梁的长度方向移动,在这个过程中,竖向油缸的活塞杆的上端保持固定连接在上托盘的底面上,竖向油缸的缸体下端沿支撑平板表面滑动,从而实现砖木建筑物的移位;同时,由于本方案的砖木建筑物移位装的上托盘通过各液压悬浮支撑组件支撑于各下轨道梁上(砖木建筑物支撑在上托盘上),如此,可以通过控制竖向油缸内的油压,来控制各竖向油缸的支撑力,以使竖向变形补偿支撑装置的各竖向油缸对上托盘的支撑力保持一致;在建筑物移位过程中,若下轨道梁不平整度(例如下轨道梁局部下陷),经过该部位的竖向油缸的支撑力降低时,可以通过调整对应的竖向油缸的内的油压,来恢复竖向油缸的支撑力,使各竖向油缸对上托盘的支撑力保持一致,从而有效解决建筑物移位过程中,因建筑物底部受力不均,而使建筑产生竖向差异变形,对移位建筑产生不可的逆损伤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杭州圣基建筑特种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5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装修铝塑板材成型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节能后花键轴锻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