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96324.9 | 申请日: | 202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5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正;叶梦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溪市恒盛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生产 吸收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针对酸雾与水的接触范围较小,吸收效率较低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处理桶,所述处理桶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活动管,所述处理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三个安装杆,三个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活动管。本发明活动管又是通过轴承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从而旋转的水流可以将叶轮连同活动管一同转动,进入到活动管内部的水流从活动管四周的喷洒管喷洒而下,对导入的酸雾进行水洗吸收处理,喷洒而下的水雾充分的沉积酸雾中的三氧化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酸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硫酸是一种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绝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高浓度的硫酸有强烈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碳化木材、纸张、棉麻织物及生物皮肉等含碳水化合物的物质。与水混合时,亦会放出大量热能。其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故需谨慎使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造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以及染料等工业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作脱水剂和磺化剂。在18世纪初,硫酸的生产都依赖以下的方法:黄铁矿(FeS2)被燃烧成硫酸亚铁(FeSO4),然后再被燃烧,变为能在480℃下分解成氧化铁以及能用以制造任何浓度硫酸的三氧化硫的硫酸铁[Fe2(SO4)3]。可惜,此过程的庞大成本阻碍了浓硫酸的广泛运用。由约翰·道尔顿在1808年绘制的早期硫酸分子图显示了硫酸有一个位于中心的硫原子并与三个氧原子建立共价键。硫酸雾既发生于直接生产或使用硫酸的工厂,也来自以煤、石油或重油为原料及燃料的工厂排烟。排烟中的二氧化硫气体成为三氧化硫后,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即生成硫酸雾。硫酸雾是一种重要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硫酸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被氧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结合生成硫酸。由于其颗粒极细小,直径一般小于3微米,故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而呈雾状。它的形成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空气湿度有关,二氧化硫浓度越高,空气湿度越大,硫酸雾越重。
现有的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存在以下问题:硫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酸雾,这种酸雾一旦排入到空气中会造成很严重的生态污染,现有的酸雾吸收处理装置往往采用水洗法,这种方法的吸收需要水和酸雾充分混合接触,现有的吸收组件只能做到简单的喷淋,酸雾与水的接触范围较小,吸收效率较低,而现有专利不易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酸雾与水的接触范围较小,吸收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硫酸生产的酸雾吸收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处理桶,所述处理桶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外壁的中央位置通过轴承连接有活动管,所述处理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三个安装杆,三个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圆周外壁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喷洒管,所述喷洒管的喷头均朝向下方,所述活动管靠近顶端的内壁上通过螺栓连接有叶轮,所述活动管的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螺旋导流管,所述导向管的顶部外壁上设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外壁上通过轴承连接有接水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竖管,竖管的位于处理桶靠近底部的内部,安装板的底部外壁的上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钢丝绳,钢丝绳设置的长度不一,钢丝绳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万向板,万向板的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凹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管的圆周外壁上开有等距离分布的喷孔,竖管的顶端与活动管的内部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溪市恒盛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贵溪市恒盛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6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组合物以及该组合物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气门锥面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