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梁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8386.3 | 申请日: | 2020-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水生;罗学宗;熊锦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泰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6 | 分类号: | E04C3/26;E04G21/00;E04G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张法 预应力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后张法预应力梁,包括梁体(10),所述梁体(10)内预埋有呈曲线排布的波纹管(20),所述波纹管(20)内穿设有预应力钢绞线(30),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的穿进端可拆卸包裹有保护球(3),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的外周与所述波纹管(20)的内壁之间设有钢球(1);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的外周套设固定有多个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保持架(2),所述钢球(1)设为多个,且各钢球(1)沿所述保持架(2)周向安装于保持架(2)上;所述保持架(2)包括多个与所述钢球(1)间隔排布的保持块(21)和用于将钢球(1)和保持块(21)串联成一起的连接绳(22),所述保持块(21)的侧面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的外壁抵接,各所述钢球(1)所组成的虚拟外圆大于各所述保持块(21)所组成的虚拟外圆;所述连接绳(22)的首尾端通过连接件(23)连接;所述连接件(23)包括第一L形件(231)和第二L形件(232),其中第一L形件(23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绳(22)的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形件(232)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绳(22)的尾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形件(231)的自由部位和第二L形件(232)的自由部位相互扣接,且所述第一L形件(231)的自由部位背离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的穿进方向延伸,所述第二L形件(232)的自由部位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的径向朝向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轴心延伸;各所述第一L形件(231)的自由部位共同连接有第一拉绳(4),所述第一拉绳(4)的端部外露出所述波纹管(20)的出口端外;各所述第二L形件(232)的自由部位共同连接有第二拉绳(5),所述第二拉绳(5)的端部外露出所述波纹管(20)的进口端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块(21)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30)外壁的抵接面设有防滑垫(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块(21)相邻所述钢球(1)的侧面开设有缺口状的内凹弧形球窝(211),所述钢球(1)与所述球窝(211)的内弧面之间具有沿所述连接绳(22)周向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窝(211)的外边缘设有过渡面,所述过渡面沿所述球窝(211)的中心向外扩散的方向上依次包括相接的倒角一(212)、圆角一(213)和倒角二(214),所述倒角一(212)与所述球窝(211)的内弧面之间通过圆角二(215)光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形件(231)的自由部位的端部沿自身长度方向且沿远离第二L形件(232)的自由部位方向延伸有一段细杆(233),所述第一拉绳(4)与所述细杆(233)缠绕固定;所述第二拉绳(5)与所述第二L形件(232)的自由部位缠绕固定。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支设梁体模板并绑扎梁体钢筋;
S2、安装波纹管(20);
S3、穿设预应力钢绞线(30),包括以下:
S3.1、安装保持架(2),通过第一L形件(231)与第二L形件(232)的自由部位相互扣接,使得保持架(2)环绕包裹住预应力钢绞线(30);
S3.2、将第一拉绳(4)沿预应力钢绞线(30)长度方向布置于预应力钢绞线(30)的正上方,然后将第一拉绳(4)上的各节点与第一L形件(231)上的细杆(233)缠绕固定;将第二拉绳(5)沿预应力钢绞线(30)长度方向布置于预应力钢绞线(30)的正上方,然后将第二拉绳(5)上的各节点与第二L形件(232)上的自由部位缠绕固定;
S3.3、在预应力钢绞线(30)的穿进端套设保护球(3),并将第一拉绳(4)的端部与保护球(3)粘接连接;
S3.4、将预应力钢绞线(30)穿进波纹管(20)内,确保预应力钢绞线(30)的两端均外露波纹管(20)外;
S4、拆除保护球(3),沿相离方向分别拉动第一拉绳(4)和第二拉绳(5),以带动第一L形件(231)和第二L形件(232)相互远离移动并脱离扣接状态;持续拉动第一拉绳(4)以将保持架(2)和钢球(1)共同带出波纹管(20),如期间遇到保持架(2)卡住的情况,于波纹管(20)另一端拉扯第二拉绳(5),以回退调整保持架(2)的位置;
S5、于预应力钢绞线(30)的两端依次安装螺旋筋和锚垫板;
S6、浇筑梁体混凝土;
S7、张拉预应力钢绞线(30);
S8、往波纹管(20)内灌水泥浆;
S9、封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泰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泰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838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分切机
- 下一篇:一种地下室木饰面装饰设计的防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