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进密封性的多盘离合器机构和多盘双离合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0238.0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7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J.鲍莱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0638 | 分类号: | F16D25/0638;F16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蕊瑞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进 密封性 离合器 机构 多盘双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盘离合器机构(10),至少包括绕旋转轴线的:‑扭矩输入盘支架(6),其被设计成接收离合器机构的多盘组件;‑支撑输入盘支架的圆柱形轮毂(7);‑相对于圆柱形轮毂可在离合器机构的接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轴向移动的活塞(40、50),该活塞的位移通过控制室(32)来控制,该控制室部分地由活塞和封闭盖(45、55)界定;控制室通过密封件(80、80a,80b)部分密封,该密封件轴向地插在封闭盖和圆柱形轮毂之间,封闭盖通过支撑在弹性环(70)上而相对于圆柱形轮毂轴向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盘离合器机构,该多盘离合器机构在增压控制室处具有改进的密封性。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多盘离合器机构被设计成构成扭矩传递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或所称的工业车辆,后者例如是重型货车,公众运输车辆或农用车辆。该多盘离合器机构可以在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工作。
专利申请WO2009/148999 A2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多盘双离合器机构,其包括扭矩输入装置,该扭矩输入装置被设计成联接至曲轴;第一扭矩输出轴;第二扭矩输出轴;第一离合器,该第一离合器可将扭矩输入装置和第一扭矩输出轴联接或分离;第二离合器,该第二离合器可将扭矩输入装置和第二扭矩输出轴联接或分离。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分别是多盘类型的,在径向上彼此叠置。每个多盘离合器包括:凸缘,其旋转地连接到形成扭矩输入装置的输入盘支架;以及摩擦盘,其旋转地连接到输出盘支架。每个离合器还包括可轴向移动的活塞,该活塞的位移通过控制室控制,该控制室至少由与平衡室相关联的封闭盖界定。
该可移动活塞在圆柱形轮毂上滑动,并位于平衡室和控制室之间的中间位置,从而界定了离合器的两个室。
向控制室供应增压的液压流体,以允许可移动活塞在对应于离合器的接合构造的第一位置和对应于离合器的分离构造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液压流体通过刺穿过圆柱毂中的通道进行输送。
第一离合器的控制室部分地由圆柱形轮毂,封闭盖和可移动活塞形成。唇形密封件在滑动区域处设置在可移动活塞和封闭盖之间。
在封闭盖和圆柱形轮毂之间,通过使用附加部件来确保密封,在当前情况下,该附加部件是一个齿冠,用于液压泵的旋转。通过将附加部件的内孔压入配合,或通过将封闭盖的内孔压入配合在圆柱轮毂上来确保密封。由于控制室内存在15至20巴之间的高压,因此压入配合不足以防止增压液压流体的泄漏。有时需要检查组装链末端的控制室密封性。
此外,通过在部件之间进行夹紧调整来进行这种类型的组装需要很大的尺寸精度,并增加了部件的生产成本。
通过夹紧调节来代替这种类型的组装的替代方法是通过焊接组装。这种通过焊接进行组装的方式使得必须投资专用的工具,并且需要使用可以彼此焊接的较厚的部件。这样就限制了材料的选择,并且离合器机构失去了轴向紧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目的是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和经济的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是提出一种用于扭矩传递系统的多盘离合器机构,该多盘离合器机构使得可以消除至少部分现有技术的某些缺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扭矩传递系统,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多盘离合器机构,该多盘离合器机构至少包括围绕旋转轴线的:
-扭矩输入盘支架,其被设计成接收离合器机构的多盘组件;
-支撑输入盘支架的圆柱形轮毂;
-相对于圆柱形轮毂可在离合器机构的接合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轴向移动的活塞,该活塞的位移通过控制室控制,该控制室部分地由活塞和封闭盖界定;
控制室通过密封件部分地密封,该密封件轴向地插在封闭盖和圆柱形毂之间,封闭盖通过支撑在弹性环上而相对于圆柱形轮毂轴向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雷奥离合器公司,未经法雷奥离合器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02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物层及具有该复合物层的锂电池
- 下一篇:正弦波至方波转换器的噪声消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