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膜形成用片及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1640.0 | 申请日: | 2016-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5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小桥力也;佐伯尚哉;米山裕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20 | 分类号: | C09J7/20;C09J7/30;B32B27/30;B32B27/20;B32B27/06;B32B9/00;B32B9/04;B32B33/00;B32B27/26;C09J11/04;C09J133/12;C09J163/02;C09J163/00;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利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形成 复合 | ||
1.一种树脂膜形成用片,其是粘贴于硅晶片、用于在该硅晶片上形成树脂膜的片,
其中,相对于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总量,包含10~51.1质量%的填充材料(C),
待与硅晶片粘贴一侧的该片的表面(α)的表面粗糙度(Ra)为40nm以上,所述表面粗糙度是使用光干涉式表面形状测定装置、利用PSI模式、以倍率10倍对测定对象的表面进行测定而得到的,
将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表面(α)粘贴于硅晶片后,从由该树脂膜形成用片形成的树脂膜的与该硅晶片相反侧的表面(β’)测定的光泽度值为25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其包含聚合物成分(A)及固化性成分(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其中,聚合物成分(A)包含丙烯酸类聚合物(A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其包含热固性成分(B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其中,填充材料(C)的平均粒径为100~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其是用于在硅晶片上形成保护膜的保护膜形成用片。
7.一种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其具有: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和
支撑体。
8.一种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其具有:
粘贴于硅晶片、用于在该硅晶片上形成树脂膜的树脂膜形成用片、和
支撑体(I),
相对于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总量,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包含10~51.1质量%的填充材料(C),
该复合片具有待与硅晶片粘贴一侧的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表面(α)与表面粗糙度为40nm以上的支撑体(I)的表面(i)直接叠层而成的结构,所述表面粗糙度是使用光干涉式表面形状测定装置、利用PSI模式、以倍率10倍对测定对象的表面进行测定而得到的,
将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表面(α)粘贴于硅晶片后,从由该树脂膜形成用片形成的树脂膜的与该硅晶片相反侧的表面(β’)测定的光泽度值为25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其中,除去所述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具有的支撑体(I)时露出的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表面(α)的表面粗糙度(Ra)为40n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其中,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包含热固性成分(B1)。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其具有在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与表面(α)相反侧的表面(β)上进一步直接叠层有第2支撑体(II)的结构,
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含有热固性成分(B1)。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树脂膜形成用复合片,其中,支撑体(II)是具有粘合剂层的粘合片,
该复合片具有该粘合剂层与所述树脂膜形成用片的表面(β)直接叠层而成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6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糯米烧麦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设备监测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