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1718.9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9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斌 |
主分类号: | C04B41/85 | 分类号: | C04B41/85;C04B41/53;B27K5/00;B44D7/00;D06M10/00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吴鸣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金属 文物 电化学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该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包括将非金属文物上设置负极覆盖层;将非金属文物连接电源装置正极;将电源装置负极连接负极覆盖层;启动电源装置,并控制电源装置的输出电流为3A,通过非金属氧化物的表面颜色变化来确定电源装置的启动时间等步骤。该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通过将非金属文物接通在正极并将有机酸电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方面降低非金属文物的酸性,一方面还原氧化物颜料的色彩达到最大限度保存非金属文物的原有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
传统的文物保护方法主要是在文物表面涂树脂等抗氧化材料来对文物进行密封,从而减少文物的进一步的腐蚀。在处理金属文物缺损时,依然采用树脂粘合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修复效果不佳,且修复后保持时间也较短。
其中非金属文物发掘后的保护难度远大于金属文物,非金属文物的材质更容易被氧化或者被酸腐蚀,在非金属文物发掘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问题是非金属文物原本在密封的土层中,有厌氧菌产生的甲酸等弱酸在非金属文物上,当非金属文物被暴露在空气中,甲酸等弱酸迅速被氧化导致非金属文物表面的局部酸性过大引起非金属文物粉化。
现有申请号CN201110428800.X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和非金属文物长效保护法。
该发明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使用时依然存在以下等问题需要解决:
该发明提供的方法仅仅在非金属文物表面涂有隔绝层,防止继续氧化和腐蚀,不能还原在非金属文物被发掘之前的原貌。
于是,本申请人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解决了非金属文物难以最大限度保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非金属文物电化学保护方法,包括电源装置、正极覆盖层和碳棒,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非金属文物上设置正极覆盖层;
步骤二:将非金属文物连接电源装置正极;
步骤三:将电源装置负极连接碳棒;
步骤四:将非金属文物连同正极覆盖层、碳棒一起浸没在反应容器中;
步骤五:启动电源装置,并控制电源装置的输出电流为3A,通过非金属氧化物的表面颜色变化来确定电源装置的启动时间。
优选的,所述非金属文物为衣物。
优选的,所述非金属文物为竹简。
优选的,所述非金属文物为画作。
优选的,所述正极覆盖层为碳纤维网,所述碳纤维网为两层,并将非金属文物夹在两层碳纤维网之间,所述碳纤维网远离非金属文物的一侧均设置有紫铜网,所述反应容器中充满纯净水,在启动电源装置后,每当所述非金属文物周围的PH值低于5时,则关闭电源装置,对反应容器中的纯净水进行换水,换水量为50%,换水后继续启动电源装置,在步骤五中控制电源装置的电压为10V,电流为3A,步骤五完成后将非金属文物取出后在将其晾干。
优选的,所述非金属文物为石刻文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斌,未经王万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