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1946.6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2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松山大介;浅井昌弘;野村昌史;猪瀬优人;大场健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传感器 | ||
气体传感器具有:气体传感器元件,其检测待测气体中的特定气体的浓度;壳体,其为筒状,具有开口;密封构件,其封堵开口;及散热构件,其自身的后端位于与壳体的后端相同或比壳体的后端靠前端侧的位置,该散热构件用于减少从气体传感器的前端侧向密封构件传递的热量,并具有:连接部,其与壳体相连接;及主体部,其与壳体之间具有空隙且从连接部向后端侧延伸,在主体部的后端侧的部位具有使空隙与散热构件的外周侧连通的散热开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检测内燃机的废气中的特定成分(氧、NOX等)的浓度的气体传感器,公知有日本特开2016-95223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气体传感器。该气体传感器具有:气体传感器元件,其沿轴线方向延伸;主体金属壳体,其以包围在气体传感器元件的外周的方式保持该气体传感器元件并且用于安装于排气管;外筒,其为筒状,固定在主体金属壳体的后端侧且向轴线方向后方延伸;及索环,其与外筒相接并且配置在外筒的后端部的内侧。在外筒的外周安装有筒状的防护构件,因此能够防止飞石等撞击外筒。
防护构件具有:连接部,其通过激光焊接等连接在外筒的外周;及主体部,其从连接部向后端侧延伸并且与外筒的外周相隔开。气体传感器的热量从外筒传递到连接部,并从连接部散向主体部,因此能够减少从外筒向索环传递的热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5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气体传感器中,热量容易积在外筒和防护构件之间,作为应对其的方案,通过在防护构件设置多个开口来将外部气体导入到防护构件的内部,但由于开口还作为将防护构件的内侧的水排出的排水部发挥作用,因此开口的位置位于比索环靠下方的位置。
本发明的气体传感器从前端朝向后端沿轴线方向延伸,其中,该气体传感器具有:气体传感器元件,其检测待测气体中的特定气体的浓度;壳体,其为筒状,将所述气体传感器元件包围,在该壳体的后端具有开口;密封构件,其封堵所述开口;及散热构件,其自身的后端位于与所述壳体的后端相同或比所述壳体的后端靠前端侧的位置,其呈将所述壳体包围的筒状,用于减少从所述气体传感器的前端侧经由所述壳体向所述密封构件传递的热量,所述散热构件具有:连接部,其在比所述密封构件靠前端侧处与所述壳体相连接;及主体部,其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空隙且从所述连接部向后端侧延伸,所述主体部在所述主体部中的比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中心靠后端侧的部位具有使所述空隙与所述散热构件的外周侧连通的散热开口。
采用本发明,能够避免气体传感器的后端部受到热量的影响,例如能够避免密封构件受到热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传感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并用局部放大剖视图示出了毛边。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散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传感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散热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气体传感器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散热外筒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隔热罩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散热外筒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1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