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2006.9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1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日辉;樊艳叶;周丽红;曾艺君;姚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3/02;C12P19/04;C12P19/16;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530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晶 可控 淀粉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纳米沉降过程及干燥过程分开,分别测定纳米沉降过程及干燥过程中试验因素对颗粒内部及表面形貌结构、关键基团相互作用、溶剂组成与含量、溶剂转移速率、颗粒结晶性方面的影响,获得对淀粉纳米颗粒结晶形成及控制中沉降过程对淀粉纳米颗粒结晶性的影响机制、干燥过程对淀粉纳米颗粒结晶性的影响机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纳米沉降过程中,通过改变影响因素的作用水平,分析导致含溶剂与非溶剂的淀粉预聚体在溶剂与非溶剂两相溶剂相互置换速率、以及结晶性方面的变化;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及结果,分析影响因素、溶剂置换、结晶性的相关性及影响规律,得到纳米沉降过程对淀粉颗粒结晶性的影响机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干燥过程中,以干燥空气的流量、温度、相对湿度为干燥影响因素,通过改变影响因素的作用水平,分析导致淀粉颗粒在溶剂脱离速率、颗粒结晶性方面的变化,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及结果,并分析影响因素、溶剂脱离、结晶性的相关性及影响规律,得到干燥过程对纳米淀粉颗粒结晶性的影响机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制备的结晶性可控的系列淀粉纳米颗粒,还对其结构特性、尺度、形貌、晶体结构、机械性能、成膜性能、吸附性能进行表征及分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
步骤一,木薯淀粉原料预处理,采用超声处理、普鲁兰酶酶解处理以及超声/酶解联合处理的方式,对木薯淀粉溶液进行预处理;
步骤二,纳米沉降过程中影响颗粒结晶性因素的初筛;
步骤三,通过建立沉降过程的溶剂置换动力学、结晶生成动力学模型获取沉降过程对淀粉纳米颗粒结晶性的影响机制;
步骤四,通过建立干燥过程的溶剂脱离动力学、及结晶生长动力学模型,获取干燥过程对淀粉纳米颗粒结晶性的影响机制;
步骤五,进行结晶性可控淀粉纳米颗粒的结构及性能分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晶性可控的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以淀粉分子量、直链淀粉含量为控制指标,通过对淀粉液浓度、pH、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酶用量或超声功率条件进行分析优化,获得制取分子量、直链淀粉含量指标符合要求的预处理方法;
所述步骤二中,影响淀粉颗粒结晶性的各种因素包括:
(1)原料性质因素:淀粉分子量、直链淀粉含量;
(2)淀粉溶液因素:淀粉溶液的浓度、pH、离子强度、添加结晶诱导模板分子、添加表面活性成分;
(3)非溶剂因素:非溶剂的极性、浓度、添加表面活性成分;
(4)操作因素:沉降温度、超声功率及时间、滴加流速、淀粉溶液与非溶剂的体积比。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以颗粒结晶性为分析指标,分别分析上述各种因素对纳米沉降过程中淀粉颗粒结晶性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00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旋转调节角度的5G天线支架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监测的自动降压煮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