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沟气体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2053.3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4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庄伟春;徐家俊;邹广平;李海山;赵艳;杨洋;秦志勇;吕重阳;王建星;陈翠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46/10;B01D46/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牟晓丹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沟 气体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电缆沟气体监测装置,针对现有的气体监测装置大多数都是工作人员需手拿监测装置,头戴防毒面罩,深入电缆沟内才能监测出电缆沟内是否存在有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无法将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导致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箱体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过滤板和竖直板,本发明结构简单,监测电缆沟内的空气时,工作人员无需入沟监测,安全系数高,而且还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实用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缆沟气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沟是用以敷设和更换电力或电讯电缆设施的地下管道,也是被敷设电缆设施的维护结构。由于地下电缆长期埋在电缆沟内,一旦时间久了,电缆沟内的有机物质经过分解后易产生有害气体。
现有的气体监测装置大多数都是工作人员需手拿监测装置,头戴防毒面罩,深入电缆沟内才能监测出电缆沟内是否存在有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无法将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导致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气体监测装置大多数都是工作人员需手拿监测装置,头戴防毒面罩,深入电缆沟内才能监测出电缆沟内是否存在有害,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无法将有害气体进行净化,导致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的缺点,而提出的电缆沟气体监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电缆沟气体监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转动轴,所述箱体的内壁左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箱体的内壁上滑动安装有过滤板和竖直板,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进风孔,所述箱体的顶端开设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内固定安装有出风管,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竖直板的右侧和箱体的内壁右侧之间固定安装有横板,所述箱体的内壁底端固定安装有净化水箱。
优选的,所述竖直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转动轴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齿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均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一转动杆。
优选的,所述横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固定杆,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柱。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中的一个第二齿轮,和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中的一个第一齿轮上啮合有同一个链条。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中的另一个第二齿轮啮合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块。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均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毛刷,所述毛刷与过滤板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扇。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转动柱上固定安装有两个第四锥形齿轮,两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中的一个第四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相啮合,两个所述第四锥形齿轮中的另一个第四锥形齿轮上啮合有第五锥形齿轮,所述第五锥形齿轮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端延伸至净化水箱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烟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