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2213.4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4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许业洲;杜超群;高玉雄;王起富;袁慧;余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市林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43007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杉木 超短 周期 小径 造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属于人工造林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林地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和主伐处理等关键技术点;本发明通过高密度造林,将造林密度提高1.5倍左右,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超短轮伐期,将主伐年龄缩短一半左右,既能控制林分密度过高造成林木激烈竞争而发生自然枯死现象,又可在常规经营周期内进行2次连作或轮作,可成倍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经营效益;同时无需进行间伐,只需对造林后1~3年进行幼林管护,3~4年时林分即可完全郁闭并进行自然竞争状态,直到开始发生林木自然稀疏前即进行主伐,降低了间伐等经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造林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杉木高效与定向造林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以小径材为培育目标和超短轮伐期经营的杉木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重要优质针叶用材树种。杉木木材黄白色,有时心材带淡红褐色,质较软,细致,有香气,纹理直,易加工,耐腐力强,供建筑、桥梁、造船、矿柱、木桩、电杆、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
由于区域分布和水热条件限制,不同区域杉木栽培模式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差异。按照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LY/T 1384-2007),湖北地处北亚热带杉木边缘产区,即杉木Ⅱ类栽培区,其20年生长量指标平均胸径14cm以上,平均每亩材积年生长量0.6m3以上。按照该标准,湖北省杉木应以培育小、中径材为目标,造林密度每亩167株~240株,轮伐期21年~25年。根据本发明人多年来对湖北杉木人工林生长规律的调查研究,湖北杉木树高和胸径速生期均在4~12年,第7年生长增速达到最大值,20年生时全省杉木平均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预估值分别为11.6cm、10.7m、9.5m3/亩(按每亩保留株数150株计,年均材积生长量0.47m3/亩)(湖北省杉木生长模型研究)。因此,尽管杉木中幼林期生长较快,但后期生长明显不足,大部分林分生长量指标难以达到速生丰产林的标准,导致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水平较低,造成林地资源浪费,极大地制约了其人工林的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升,木材市场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木材需求更加多元化,杉木小径材在园林绿化支柱、民用建房椽柱、装饰材料和指接板加工原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针对湖北省杉木人工林培育目标不明确、造林技术不配套以及生产力低下等问题,在对立地选择、造林密度、主伐年龄等各经营要素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了适合湖北区域气候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类似农作物种植的杉木超短周期高效栽培技术与经营模式,对提升非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经营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湖北地处杉木北缘产区,由于水热及土壤条件的限制,在杉木栽培过程存在前期生长较快、中后期生长较慢,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不高,难以培育大径材等让诸多现实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杉木前期生长快、通过增大造林密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缩短培育周期、且只进行前两年幼林管护而不经过间伐抚育降低经营成本,以培育小径材为目标的高效造林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杉木超短周期小径材造林方法,该方法包括造林地选择、苗木规格、林地准备、栽植技术、抚育管理和主伐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林地选择
选择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采伐迹地或退耕还林地,选择花岗岩、片麻岩、板岩、砂岩或页岩风化和发育的土壤,土层厚度60cm以上,土壤疏松湿润,排水良好;
(2)苗木规格
选用1年生实生苗或扦插苗造林,苗木规格要达到Ⅰ级苗标准,地径0.5cm、苗高30cm以上,顶芽饱满;
(3)林地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市林业科学院,未经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咸宁市林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