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型仿生穹隆支架与其搭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2250.5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5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谭立文;陈天杰;徐淑卿;黄乐;林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立文 |
主分类号: | A61F2/18 | 分类号: | A61F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穹隆 支架 与其 搭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M型仿生穹隆支架与其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材,取肋软骨距离顶端3厘米处取顶2‑3cm的软骨,全肋需取至4cm,第二步,材料处理,将肋软骨的皮质与髓质切割分离,进行浸泡释放应力后单独进行切片,第三步,支架搭建,在M型支架搭建过程中,在新支架与原本鼻翼软骨之间填塞软骨膜、筋膜或者软骨碎。在本发明实施过程中,具有切口隐蔽、不偏斜、可揉可捏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美容技术领域,具体为M型仿生穹隆支架与其搭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隆鼻手术中常规的支架搭建多采用的是达拉斯理论支持下的2+1或4+1等三角支架,通过改变鼻部的内部软骨结构达到改变鼻部外观的目的。
2+1或4+1的搭建方式解决了支架稳定性问题,但术后鼻尖的活动度和柔软度均和原生鼻尖差距较大,患者在术后无法对鼻尖进行任意的揉捏和推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M型仿生穹隆支架与其搭建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M型仿生穹隆支架搭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取材,取肋软骨距离顶端3厘米处取顶2-3cm的软骨,全肋需取至4cm,第二步,材料处理,将肋软骨的皮质与髓质切割分离,进行浸泡释放应力后单独进行切片,第三步,支架搭建,在M型支架搭建过程中,在新支架与原本鼻翼软骨之间填塞软骨膜、筋膜或者软骨碎。
优选的,所述第一步中的肋骨采用人体第七根肋骨。
优选的,所述皮质的尺寸切至0.7-1mm之间。
M型仿生穹隆支架,包括鼻腔与支架,鼻腔具有鼻中隔,所述支架位于鼻腔内壁内,支架呈M型以匹配鼻腔内壁的形状,支架包括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第一半部与第二半部呈对称结构,第一半部与鼻中隔呈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横边为倾斜设置的,且竖边与横边结合的位置呈平滑状。
优选的,所述竖边的末端朝横边弯曲延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切口隐蔽:第7根肋软骨距离顶端3厘米处取顶2-3cm的软骨,在宽度上相比较其他更宽,形态更直,能完全满足不同风格塑造材料需求同时便于雕刻,且术后切口位置较靠内靠上,便于隐藏。
2)、不偏斜:皮质与髓质单独进行切片,充分释放皮质的弹性同时,避免髓质与皮质同时切片导致的内外力量不均衡支架偏斜。
3)、可揉可捏:M型支架既解决了传统支架的鼻尖僵硬问题,同时通过解决支架与原生软骨之间的空隙问题确保了支架的稳定性,外形效果与手感兼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鼻腔;2、鼻中隔;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立文,未经谭立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检测氯化胆碱含量的分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化工原料的抽样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