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居室内环境质量调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2011202733.5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酷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金福坤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经济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家居 室内 环境质量 调控 系统 | ||
1.一种智能家居室内环境质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信息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湿度采集模块、光照强度采集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总控模块、指令发送模块、空气净化设备、空气加湿设备、空调设备与智能百叶窗设备;
所述空气信息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湿度采集模块与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均和数据接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数据接收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总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总控模块与指令发送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空气净化设备、空气加湿设备、空调设备与智能百叶窗设备均和指令发送模块通信连接;
所述空气信息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室内空气质量信息,空气质量信息包括:二氧化碳含量信息、一氧化碳含量信息、甲醛含量信息与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所述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室内温度信息,所述湿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室内湿度信息,所述光照强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室内的光照强度信息;
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二氧化碳含量信息、一氧化碳含量信息、甲醛含量信息、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室内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与光照强度信息,并将接收到的二氧化碳含量信息、一氧化碳含量信息、甲醛含量信息、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室内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与光照强度信息发送到数据处理模块中进行处理;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二氧化碳含量信息、一氧化碳含量信息、甲醛含量信息、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室内温度信息、湿度信息与光照强度信息分别处理为空气净化信息、升降温信息、加湿信息与光照信息;
所述空气净化信息、升降温信息、加湿信息与光照信息被发送到总控模块,所述总控模块用于将空气净化信息、升降温信息、加湿信息与光照信息处理为空气净化指令、升降温指令、加湿指令与光照指令,所述空气净化指令、升降温指令、加湿指令与光照指令被发送到指令发送模块,所述指令发送模块将空气净化指令发送到空气净化设备,将升降温指令发送到空调设备,将加湿指令发送到空气加湿设备,将光照指令发送到智能百叶窗设备;
所述空气净化设备可以为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加湿设备可以为空气加湿器,所述空调设备可以为空调,所述智能百叶窗设备可以为智能百叶窗;
所述空气信息采集模块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甲醛传感器与可吸入颗粒物传感器,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采集模块包括湿度传感器,所述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包括光线角度传感器与光照强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家居室内环境质量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信息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空气质量信息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信息、一氧化碳含量信息、甲醛含量信息与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提取出,将二氧化碳含量信息标记为A1,将一氧化碳含量信息标记为B1,将甲醛含量信息标记为C1,将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标记为D1;
步骤二:计算二氧化碳含量信息A1与预设二氧化碳含量信息A2之间的差值,得到二氧化碳含量差值信息A差,当二氧化碳含量差值信息A差大于预设值时生成空气净化指令,此时空气净化信息的具体内容为“打开空气净化器”;
步骤三:计算一氧化碳含量信息B1与预设一氧化碳含量信息B2之间的差值,得到一氧化碳含量差值信息B差,当一氧化碳含量差值信息B差大于预设值时生成空气净化指令,此时空气净化信息的具体内容为“打开空气净化器”;
步骤四:计算甲醛含量信息C1与预设甲醛含量信息C2之间的差值,得到甲醛含量差值信息C差,当甲醛含量差值信息C差大于预设值时生成空气净化指令,此时空气净化信息的具体内容为“打开空气净化器”;
步骤五:计算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D1与预设可吸入颗粒物含量信息D2之间的差值,得到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差值信息D差,当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差值信息D差大于预设值时生成空气净化指令,此时空气净化信息的具体内容为“打开空气净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酷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酷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27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