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腔用胃管固定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3189.6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A61J1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柯凯敏 |
地址: | 23001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鼻腔 用胃管 固定器 | ||
本发明属于胃管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用胃管固定器。本发明包括弹力板,弹力板绕胃管周向延伸并形成C型板状,弹力板的内壁中段与胃管外壁之间通过径向连接柱连接彼此;本固定器还包括同轴固定在胃管外壁处的螺纹套,牵引绳尾端固定在弹力板上且固定点与径向连接柱间存有间距,螺纹套上同轴的螺纹配合有压环,压环与胃管外壁间构成可供牵引绳伸入的通行腔,牵引绳的首端沿胃管轴向伸入通行腔内并与螺纹套间形成固接配合;在压环的径向上,所述通行腔厚度小于牵引绳尾端与胃管外壁之间的径向间距。本发明具备操作灵活便捷的优点,能实现相对患者鼻部的可靠固定功能,利于临床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胃管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用胃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胃管使用时需要从患者鼻孔插入,经由咽部和食管到达胃部,其目的是用来抽取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给患者提供食物和营养。留置胃管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和患者使用的舒适性。传统胃管固定方法多采用特制的医用胶带呈“工”形或“Y”形固定于患者的鼻翼及同侧面颊上,当遇到易出汗或油性皮肤的患者时,医用胶带容易脱落导致胃管脱出,极易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此外,医用胶带直接贴合患者皮肤,也容易造成皮肤过敏,从而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额外困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鼻腔用胃管固定器,其具备操作灵活便捷的优点,能实现相对患者鼻部的可靠固定功能,利于临床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鼻腔用胃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弹力板,弹力板绕胃管周向延伸并形成C型板状,弹力板的内壁中段与胃管外壁之间通过径向连接柱连接彼此;本固定器还包括同轴固定在胃管外壁处的螺纹套,牵引绳尾端固定在弹力板上且固定点与径向连接柱间存有间距,螺纹套上同轴的螺纹配合有压环,压环与胃管外壁间构成可供牵引绳伸入的通行腔,牵引绳的首端沿胃管轴向伸入通行腔内并与螺纹套间形成固接配合;在压环的径向上,所述通行腔厚度小于牵引绳尾端与胃管外壁之间的径向间距。
优选的,沿胃管径向由内而外的依序同轴设置固定套及螺纹套,且固定套与螺纹套间形成一体式构造,固定套通过紧定螺钉或哈夫节从而可拆卸的固定在胃管外壁处。
优选的,所述径向连接柱轴线与固定套轴线形成夹角,且夹角的尖端指向螺纹套所在方向。
优选的,以弹力板的临近螺纹套的一端为前端,弹力板外形呈前端孔径大于后端孔径的锥台状板体构造,牵引绳尾端固定在弹力板的内弧面上。
优选的,压环内壁布置有轴瓦状的耐磨层。
优选的,压环外壁处布置便于操作的防滑纹路。
优选的,弹力板的悬臂端设置有向内卷绕的弧形内翻边。
优选的,弹力板的外弧面及两悬臂端处均设置软垫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区别于传统的医用胶布粘贴结构,本发明通过C型的弹力板所具备的弹性回复力,从而实现了相对患者鼻腔的由内而外的抵紧固定功能。具体操作时,通过调节压环相对螺纹套的轴向动作,使得压环对牵引绳的压紧长度产生变化,随之实现对弹力板弯曲程度的间接控制。当弹力板弯曲程度大时,胃管可以很轻松的脱离患者鼻腔;而当调节压环从而放松牵引绳,可使得弹力板在自身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弯曲程度逐渐变小,位于患者鼻腔内的弹力板逐渐起到撑紧患者鼻腔的效果。
显然,通过上述方案,一方面胃管相对患者鼻部的固定不再受患者皮肤性质的影响,固定可靠稳定;另一方面,弹力板或复位或内缩,也即弹力板的动作是可控的,胃管可随时取下和固定在患者鼻腔上,使用灵活性上可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本发明具备了操作灵活便捷的优点,能实现相对患者鼻部的可靠固定功能,利于临床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3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