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电缆绝缘层破损检测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3202.8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9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杨乐;徐福强;王昆仑;宋丽霞;陈华威;刘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尉氏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4 | 分类号: | G01N27/24;G01N27/22;H03B5/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电缆 绝缘 破损 检测 装置 信号 处理 方法 | ||
1.一种高压电缆绝缘层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电缆牵引导向装置(2)、电缆导向装置(3)、电控器(4);所述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电缆牵引导向装置(2)、电缆导向装置(3)、电控器(4)通过底板(5)固定连接;
所述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固定设置在底板(5)前部中间;所述电缆牵引导向装置(2)设置有牵引电机、减速器,其固定设置在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右侧;所述电缆导向装置(3)固定设置在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左侧;所述电控器(4)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后侧;
所述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内设置有破损检测传感器(1.1.1),其包括传感器本体(1.1.1.1)、传感器电极组合(1.1.1.2)、谐振电感(1.1.1.3)、滚珠导套(1.1.1.4)、滚珠导套端盖(1.1.1.5);所述传感器本体(1.1.1.1)为带有法兰的短管,短管周向设有两组正交的传感器电极槽(1.1.1.1.1),其间距设为S;传感器本体(1.1.1.1)两端设有滚珠导套孔(1.1.1.1.2);所述传感器电极组合(1.1.1.2)固定设置在传感器电极槽(1.1.1.1.1)中,相对两传感器电极组合(1.1.1.2)组成一个电容,共组成四个电容;所述谐振电感(1.1.1.3)设有四个,固定设置在短管周向,每个谐振电感(1.1.1.3)通过导线并联一个电容,组成一个LC谐振单元;其中位于短管同一轴向位置两个电容所在的两个LC谐振单元为一组,共组成两组LC谐振单元;所述滚珠导套(1.1.1.4)设置在传感器本体(1.1.1.1)相对法兰端的滚珠导套孔(1.1.1.1.2)中,通过滚珠导套端盖(1.1.1.5)与传感器本体(1.1.1.1)固定连接;
所述电控器(4)包括激励信号发生单元、检测信号发生单元、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电机控制及驱动单元;所述激励信号发生单元、检测信号发生单元、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顺序电性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还与激励信号发生单元、电机控制及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激励信号发生单元包括波形发生器、射极跟随器;波形发生器产生频率可调的正弦波,经射极跟随器输出至检测信号发生单元,波形发生器产生的正弦波的频率由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控制;
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单元包括四个检测信号发生器,其分别为检测信号发生器A、检测信号发生器B、检测信号发生器C、检测信号发生器D,四个检测信号发生器结构相同;所述检测信号发生器包括顺序电性连接的混合谐振桥、信号预处理器、高阻抗桥式放大器,混合谐振桥输入端与激励信号发生单元的射极跟随器电性连接,高阻抗桥式放大器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包括采样电路、MCU、显示模块,MCU分别与采样电路、显示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采样电路设有四个,分别为采样A、采样B、采样C、采样D,其输入端分别与检测信号发生单元的四个高阻抗桥式放大器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电机控制及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机控制模块与信号处理及显示单元的MCU电性连接,电机驱动模块与牵引电机、减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压电缆绝缘层破损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破损检测传感器装置(1)中设置有两个破损检测传感器(1.1.1),两个破损检测传感器(1.1.1)的法兰端相对、绕轴线旋转45°、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破损检测传感器(1.1.1)之间固定设置有滚珠导套(1.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尉氏县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尉氏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320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率不齐随身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分支循环的流程图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