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3465.9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祥;韩庆;欧涛;许非;袁愉波;谢军;周小龙;张强;贾光强;兰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言成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14 | 代理人: | 幸凯 |
地址: | 614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测试 钻探 堵漏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1.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半合组件(2)、花芯筒(3)、缝隙切换阀(5)、缝隙全开阀(15)和端盖(7),所述半合组件(2)固定安装在外筒(1)内部下侧,所述半合组件(2)包括两块半合板(2a)和若干螺栓,两块半合板(2a)通过螺栓固定,并围合形成一圆柱形腔体,所述花芯筒(3)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花芯筒(3)置于该圆柱形腔体内,所述缝隙切换阀(5)固定在花芯轴A(4)上,所述缝隙全开阀(15)固定在花芯轴B(14)上,所述花芯筒(3)的同一圆周上开设有多条沿轴向延伸且缝宽互不相同的缝隙(3a),所述花芯筒(3)的中心位置开有可供花芯轴A(4)或花芯轴B(14)穿过的通孔(3b),所述花芯筒(3)的上端面位于缝隙切换阀(5)或缝隙全开阀(15)的下方,所述端盖(7)密封连接在外筒(1)的上端,所述端盖(7)上分别安装有三通阀(8)和压力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芯轴A(4)和花芯轴B(14)上分别套装有可上下滑动的移动垫片(6),所述移动垫片(6)的外边缘与外筒(1)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内部设有环状台阶(1a);当单一缝宽试验或n条不同缝宽逐一试验时:所述缝隙切换阀(5)卡合在环状台阶(1a)的上方;当n条不同缝宽组合试验时:所述缝隙全开阀(15)卡合在环状台阶(1a)的上方,并在相应缝隙(3a)内插入等缝宽的堵缝板(16),其中n不大于缝隙(3a)的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合板(2a)包括板体(2a1)、内台阶面(2a2)、法兰(2a3)和加强肋条(2a4),所述板体(2a1)为半圆柱筒体结构,所述板体(2a1)的下端内侧设有内台阶面(2a2),所述板体(2a1)的下端外侧设有法兰(2a3),所述板体(2a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加强肋条(2a4),加强肋条(2a4)的两端分别开有螺栓孔,两个半合板(2a)固定时,通过螺栓穿过对应的螺栓孔进行锁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芯筒(3)的下端抵接在内台阶面(2a2)上,所述半合板(2a)的上端抵接在环状台阶(1a)的下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缝隙(3a)的边缘处沿花芯筒(3)的轴向设置有刻度线(3c),所述花芯筒(3)底端面标注缝隙中心刻度线及缝宽值(3d)。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缝隙切换阀(5)的板面上开有下料口A(5a),所述下料口A(5a)仅能与花芯筒(3)上的其中一条缝隙(3a)连通,所述下料口A(5a)的下方设置有刀口A(5b),所述下料口A(5a)的上方设置有凸台(5c);所述缝隙全开阀(15)的板面上开有下料口B(15a),所述下料口B(15a)能够与花芯筒(3)上的所有缝隙(3a)连通,所述下料口B(15a)的下方设置有刀口B(15b)。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芯筒(3)的下方设置有刻度盘(11);当单一缝宽试验或n条不同缝宽逐一试验时:所述刻度盘(11)通过螺母固定在花芯轴A(4)上;当n条不同缝宽组合试验时:所述刻度盘(11)通过螺母固定在花芯轴B(14)上,其中n不大于缝隙(3a)的条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7)的侧壁上对称固定有把手(10),所述外筒(1)的外壁上固定有悬挂盘(12),所述悬挂盘(12)能够卡入固定在移动支架上的悬挂槽(13)内。
10.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单一缝宽试验,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A1、将悬挂槽(13)固定在移动支架上,将所述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通过悬挂盘(12)卡入悬挂槽(13)内;
A2、将花芯筒(3)装入半合组件(2)内,并通过螺栓拼合两个半合板(2a),从外筒(1)的底端插入外筒(1)内,通过螺栓穿过法兰(2a3)上的螺栓孔,并将半合组件(2)和花芯筒(3)固定外筒(1)上;
A3、将固定有缝隙切换阀(5)的花芯轴A(4)从外筒(1)的顶端插入花芯筒(3)的通孔(3b),使缝隙切换阀(5)紧贴环状台阶(1a)的上表面上,将下料口A(5a)与其中一条缝隙(3a)对齐;
A4、将刻度盘(11)用螺栓固定在花芯轴A(4)上,通过刻度盘(11)与花芯筒(3)的缝隙中心线进行二次精确对位;
A5、从外筒(1)的上端装入堵漏测试材料,在花芯轴A(4)上套装移动垫片(6),将端盖(7)锁紧在外筒(1)的上端,形成装料腔密闭空间,将三通阀(8)和压力表(9)分别安装在端盖(7)上,通过三通阀(8)与高压气瓶连接,在花芯筒(3)的下方放置收集筒;
A6、准备记录表格、秒表和钢尺,缓慢打开减压阀,分级加压测试,记录数据包括试验缝宽B,某时刻t对应的压力P,材料填充深度L、漏失量V,其中数值L采用钢尺从花芯筒(3)底面预留缝隙口处进行测量,其在定压力作用下逐渐趋稳,或承受不住压力而泄压;
A7、达到预定压力或封堵破坏,关闭进气阀,并通过三通阀(8)缓慢泄压;
A8、若封堵破坏,则试验结束,关气泄压,取出打开半合组件(2),从花芯筒(3)侧面观察并记录材料填充粒径情况,拆卸清洗仪器;
A9、若达到预定压力,则用扳手旋转花芯轴A(4),带动缝隙切换阀(5)转动,刀口A(5b)消除“假堵”现象,凸台(5c)对堵漏材料进行适当搅拌;
A10、通过刻度盘(11)将已测缝隙再次对位,重新缓慢分级加压测试,记录相关数据,复测承压值会低于初始值,但能真实反映堵漏承压能力;
A11、试验结束,关气泄压,取出打开半合组件(2),从花芯筒(3)侧面观察并记录材料填充粒径情况,拆卸清洗试验装置;
二、n条不同缝宽逐一试验,其中n不大于缝隙(3a)的数量,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B1、执行单一缝宽试验步骤A1-A10;
B2、若某一缝宽测试结果达标,则关气泄压,不用拆卸试验装置且不重新装料,通过扳手旋转花芯轴A(4),带动缝隙切换阀(5)转动,刀口A(5b)消除“假堵”现象,将刻度盘(11)的0刻度线对准下一测试缝隙(3a),执行步骤A6-A10,重复操作不同缝宽试验直至试验结束,一般从小缝宽向大缝宽进行测试;
三、n条不同缝宽组合试验,其中n不大于缝隙(3a)的数量,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C1、将悬挂槽(13)固定在移动支架上,将所述多模式测试钻探堵漏试验装置通过悬挂盘(12)卡入悬挂槽(13)内;
C2、将花芯筒(3)装入半合组件(2)内,并通过螺栓拼合两个半合板(2a),从外筒(1)的底端插入外筒(1)内,通过螺栓穿过法兰(2a3)上的螺栓孔,并将半合组件(2)和花芯筒(3)固定外筒(1)上;
C3、将固定有缝隙全开阀(15)的花芯轴B(14)从外筒(1)的顶端插入花芯筒(3)的通孔(3b),使缝隙全开阀(15)紧贴环状台阶(1a)的上表面上,将刀口B(15b)与所有缝隙(3a)错开,将不测的缝隙(3a)用堵缝板(16)堵住,未堵的缝隙(3a)为待测缝隙;
C4、将刻度盘(11)用螺栓固定在花芯轴B(14)上,通过刻度盘(11)与花芯筒(3)的特定缝隙中心线进行二次精确对位,使刀口B(15b)与所有缝隙(3a)错开;
C5、从外筒(1)的上端装入堵漏测试材料,在花芯轴B(14)上套装移动垫片(6),将端盖(7)锁紧在外筒(1)的上端,形成装料腔密闭空间,将三通阀(8)和压力表(9)分别安装在端盖(7)上,通过三通阀(8)与高压气瓶连接,在三通阀(8)上安装加压阀,在花芯筒(3)的下方放置收集筒;
C6、准备记录表格、秒表和钢尺,缓慢打开减压阀,分级加压测试,记录数据包括试验缝宽B,某时刻t对应的压力P,材料填充深度L、漏失量V,其中数值L采用钢尺从花芯筒(3)底面预留缝隙口处进行测量,其在定压力作用下逐渐趋稳,或承受不住压力而泄压;
C7、达到预定压力或封堵破坏,关闭进气阀,并通过三通阀(8)缓慢泄压;
C8、若封堵破坏,则试验结束,关气泄压,取出打开半合组件(2),从花芯筒(3)侧面观察并记录材料填充粒径情况,拆卸清洗仪器;
C9、若达到预定压力,则用扳手旋转花芯轴B(14),带动缝隙全开阀(15)转动,刀口B(15b)消除“假堵”现象;
C10、通过刻度盘(11)与花芯筒(3)的特定缝隙中心线进行精确对位;使刀口B(15b)与所有缝隙(3a)错开,重新缓慢分级加压测试,记录相关数据,复测承压值会低于初始值,但能真实反映堵漏承压能力;
C11、试验结束,关气泄压,取出打开半合组件(2),从花芯筒(3)侧面观察并记录材料填充粒径情况,拆卸清洗试验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未经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三地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346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