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包覆包装箱上表面的缠绕膜打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03571.7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8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甘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懋 |
主分类号: | B65B59/00 | 分类号: | B65B59/00;B65B11/02;B65B61/08;B65B41/12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杨艳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包覆 包装箱 表面 缠绕 打包 装置 | ||
1.一种可包覆包装箱上表面的缠绕膜打包装置,包括有底架和控制屏;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上膜单元、套膜单元和绕膜单元;底架与上膜单元相连接;底架与上膜单元相连接;底架与套膜单元相连接;底架与绕膜单元相连接;上膜单元与套膜单元相连接;上膜单元与绕膜单元相连接;套膜单元与绕膜单元相连接;
上膜单元包括有套膜辊、第一电动导流器、第二电动导流器、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连接板、直切刀、第一捋平器、第一支架、第二电动推杆、第二捋平器、第二支架、第三电动推杆、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蜗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二套杆和第三套杆;套膜辊与底架相连接;套膜辊侧边设置有第一电动导流器;套膜辊侧边设置有第二电动导流器;第一电动导流器与底架相连接;第二电动导流器与底架相连接;第一电动导流器上方设置有直切刀;第一电动导流器侧边设置有第二捋平器;第二电动导流器上方设置有直切刀;第二电动导流器侧边设置有第一捋平器;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直切刀相连接;第一捋平器与第一支架相连接;第一捋平器与第三锥齿轮相连接;第一支架与底架相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支架与第三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二套杆转动连接;第二电动推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捋平器与第二支架相连接;第二捋平器与第四锥齿轮相连接;第二支架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支架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轮与绕膜单元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套杆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套杆相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三套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蜗杆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啮合;第一蜗杆与套膜单元相连接;
套膜单元包括有第一电机、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传送带、第一导流台、第二导流台、第一蜗轮、第三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二连接板、第四电动推杆、第二直齿轮、第一丝杆、第五传动轮、第一支板、第一光杆、第一吸盘、第二吸盘、第六传动轮、第二丝杆、第二光杆、第二支板、第三吸盘、第四吸盘、气泵、第二电机、第一电动旋转切刀、第二电动旋转切刀和第四套杆;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电机输出轴进行固接;第二电机与传送带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轮与绕膜单元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通过转轴与传送带相连接;传送带与一侧与第一导流台相连接;传送带与另一侧与第二导流台相连接;传送带与第一电动旋转切刀相连接;传送带与第二电动旋转切刀相连接;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第一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四套杆相连接;第四套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套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四电动推相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第二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与第一支板进行旋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支板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支板与第一吸盘相连接;第一光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支板与第二吸盘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与第二支板进行旋接;第二支板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光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支板与第三吸盘相连接;第二支板与第四吸盘相连接;第四吸盘旁边设置有气泵;
绕膜单元包括有第七传动轮、第八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七锥齿轮、第一套杆、第三连接板、第五电动推杆、第五传动杆、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六传动杆、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七传动杆、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齿条、第二齿条、第六电动推杆、第一滑动块、第三丝杆、第三光杆、第三直齿轮、第一缠绕膜架、第七电动推杆、第二滑动板、第四丝杆、第四光杆、第二缠绕膜架和第四直齿轮;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一侧设置有第六锥齿轮;第五锥齿轮另一侧设置有第七锥齿轮;第六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三连接板相连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蜗杆进行固接;第三连接板与第五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第二蜗轮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滑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轨与第二滑动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与第一滑动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轨与第七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滑轨与第六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滑轨通过电动滑块与第一齿条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通过电动滑块与第二齿条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轨与底架相连接;第六电动推杆与第三直齿轮相连接;第一滑动块与第三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滑动块与第三光杆进行焊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与第一缠绕膜架进行旋接;第三光杆外表面与第一缠绕膜架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直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第二滑动板相连接;第二滑动板与第四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滑动板与第四光杆进行焊接;第四丝杆外表面与第二缠绕膜架进行旋接;第四丝杆外表面与第四直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光杆外表面与第二缠绕膜架进行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懋,未经汪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35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