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心尖植入尖瓣夹合装置及心尖植入尖瓣夹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4150.6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8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戴宇峰;潘炳跃;王智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竑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尖 植入 尖瓣夹合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心尖植入尖瓣夹合装置及心尖植入尖瓣夹合方法,包括上连接件,上连接依次设有密封端件和中心编网,中心编网内部设有穿杆腔,密封端件近端设有上连接机构;内框网与中心编网下端连接形成一体结构;外框网外缘与内框网外缘连接为一体,且外框网中部设有套环,套环外环面设有下连接机构;弹性夹固定在内框网表面;开夹机构用于控制弹性夹张开;外框网初始记忆状态为朝远端收拢包裹内框网和弹性夹。本发明压缩介入时大大减少夹合装置的口径,可介入小口径鞘管,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和强度,能采用大宽度的弹性夹,提高捕获成功率,弹性夹通过对应拉线单独控制,易于控制捕获瓣叶,普及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尖植入尖瓣夹合装置及心尖植入尖瓣夹合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使得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随之而来的是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根据统计,在心脏瓣膜疾病中,二尖瓣病变占了瓣膜疾病的70%,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器械厂家研制出一批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介入器械。其中雅培MitraClip和爱德华PASCAL为典型的代表。MitraClip在临床上推广较早,夹子设计机械工作原理为四连杆结构,经导管股静脉穿刺通过房间隔穿刺将夹子从心房往下送至二尖瓣附近,将前后瓣叶的游离边缘夹持固定,用夹子将二尖瓣夹成双孔,使瓣叶在收缩末期对和良好,减少返流。爱德华PASCAL有着与MitraClip截然不同的机械工作原理,其设计类似于菱形折叠结构的夹子开闭机制,PASCAL的瓣叶抓捕夹力量以及瓣叶固定力量均为预定形金属的弹性回缩力,同样也是通过股静脉穿刺,经导管房间隔穿刺,使用夹子将二尖瓣夹成双孔。
MitraClip和PASCAL都存在有以下问题:从股静脉经过长鞘管介入,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由于手术中采用大尺寸鞘管,术后可能残留房间隔残余漏。从而迫切需要一种微创的心脏不停跳简介快速的手术方法和装置来完成瓣膜的修复,该过程可容易操作,可降低对术者手术强度和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心尖植入尖瓣夹合装置及心尖植入尖瓣夹合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大尺寸长鞘管介入,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容易导致并发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时: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尖植入尖瓣夹合装置,包括:
上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由远端至近端依次设置的密封端件和中心编网,所述中心编网内部设有贯穿的穿杆腔,所述密封端件近端设有用于与推送杆可拆卸连接的上连接机构;
内框网,所述内框网固定在所述中心编网的近侧,且内框网与中心编网下端连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内框网表面呈平面,且内框网中部设有与所述穿杆腔匹配的第一开口;
外框网,所述外框网呈弧形包裹在所述内框网外侧,且外框网外缘与内框网外缘连接为一体,所述外框网中部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内设有与所述穿杆腔匹配的第二开口,所述套环外环面设有用于与鞘管内壁连接保持位置的下连接机构;
弹性夹,所述弹性夹安装在所述内框网表面用于夹持尖瓣,且弹性夹初始状态为闭合状态;
开夹机构,所述开夹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弹性夹张开捕获尖瓣;
其中,所述外框网为记忆弹性材料编网,所述外框网的初始记忆状态为朝远端收拢包裹所述内框网和弹性夹,介入鞘管时所述外框网与所述内框网间呈160度至180度角。
本发明中“近端”是指设备的更靠近用户并且更远离植入部位的端部。“远端”是指设备的更远离用户并且更靠近植入部位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外框网为记忆弹性材料编网,初始记忆状态为朝远端收拢包裹内框网和弹性夹,推送杆可以通过穿杆腔与密封端件可拆卸固定,因此能够控制推送杆的推进和收缩来控制外框网以及内框网的形变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竑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竑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1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