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4357.3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8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跃;李佳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K11/04 | 分类号: | B60K11/04;F01P11/00;F02B29/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刘相宇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起重机 底盘 散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对冷却系统进行布置优化以增大迎风面积外,采用并联连接方式连接散热器和中冷器,并在故障发生时,尽快更换故障部件,进而以此保障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由前到后依次为油冷却器、变速箱、发动机、水泵、节温器、中冷器和散热器,散热器和中冷器并联安装,且中冷器处于散热器上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公路工程车辆,发动机质量是决定其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发动机的使用性能,除了应就车辆内部结构及配置进行合理设计外,还应保证发动机外围系统尤其是散热系统的使用性能。在此基础上,底盘散热系统作为汽车起重机控制发动机温度的主要渠道,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工作使用寿命。因此,结合常见底盘散热系统故障及其解决方法分析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的设计改进策略,并指出散热系统对汽车起重机发动机的重要影响,符合汽车起重机的性能优化需求,值得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对冷却系统进行布置优化以增大迎风面积外,采用并联连接方式连接散热器和中冷器,并在故障发生时,尽快更换故障部件,进而以此保障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所述系统由前到后依次为油冷却器、变速箱、发动机、水泵、节温器、中冷器和散热器,散热器和中冷器并联安装,且中冷器处于散热器上方。
本发明的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形状为正方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管路过长是除通风性能较差以外造成温度异常故障产生的又一原因,考虑到车辆整体布置空间有限且液力变矩器必须配备冷却器,因此,暂无有效方法对此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可以并联方式就发动机散热系统进行布置优化,在缩减系统空间的过程中,减少系统布置的烦琐程度,并以此提升系统的整体冷却性能,其中,整个冷却系统由前到后分别为油冷却器、变速箱、发动机、水泵、节温器、中冷器和散热器,将中冷器由散热器前方转移到散热器上方,进而一方面提高风扇的实际芯子迎风面积,另一方面,减少风扇的扫风死角,并以此提升系统的冷却效果,将散热器及中冷器的形状设计为正方形,在确保二者均能获取充足自然冷风的基础上减少风扇的背压,最终以此提升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所述系统由前到后依次为油冷却器、变速箱、发动机、水泵、节温器、中冷器和散热器,散热器和中冷器并联安装,且中冷器处于散热器上方。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管路过长是除通风性能较差以外造成温度异常故障产生的又一原因,考虑到车辆整体布置空间有限且液力变矩器必须配备冷却器,因此,暂无有效方法对此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可以并联方式就发动机散热系统进行布置优化,在缩减系统空间的过程中,减少系统布置的烦琐程度,并以此提升系统的整体冷却性能,其中,整个冷却系统由前到后分别为油冷却器、变速箱、发动机、水泵、节温器、中冷器和散热器,将中冷器由散热器前方转移到散热器上方,进而一方面提高风扇的实际芯子迎风面积,另一方面,减少风扇的扫风死角,并以此提升系统的冷却效果。
本发明的汽车起重机底盘散热系统,散热器以及中冷器形状为正方形。将散热器及中冷器的形状设计为正方形,在确保二者均能获取充足自然冷风的基础上减少风扇的背压,最终以此提升整个冷却系统的冷却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3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