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电系统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4513.6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邢观明;曹金京;杨军;王云伟;冀博;相青海;韩海涛;杨云涛;焦裕剑;张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博兴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04;G06Q10/00;G06N3/04;G06N3/00;G06F30/27;G06F30/23;H02B3/00;G06F119/02;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营磊 |
地址: | 25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电系统 电力设备 生命周期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信息;解析采集的电力设备信息,获取电力设备中包含的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信息;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对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进行生命周期的预测;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预测生命周期确定出检测时间点的寿期损耗概率;通过理想生命周期、寿期损耗概率、检测时间点建立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维修规划模型;根据维修规划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并得到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最佳维修时间。从而使检修带有目的性,信息化水平高,对出现寿命到期的情况进行妥善处理降低了电力设备的运行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供电设备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对供电系统电力设备一般采用定检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检修范围通常是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的抽检比例进行抽检,这样的监督管理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抽检带有盲目性,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进行连续对比分析与准确测评;各电力设备的累计检验频次存在明显差异,过检、过修与欠检、漏检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出现寿命到期情况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而导致电力设备失效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电力设备的运行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抽检带有盲目性,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进行连续对比分析与准确测评;各电力设备的累计检验频次存在明显差异,过检、过修与欠检、漏检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出现寿命到期情况但并未得到妥善处理而导致电力设备失效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电力设备的运行风险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供电系统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信息;
解析采集的电力设备信息,获取电力设备中包含的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信息;
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对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进行生命周期的预测;
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预测生命周期确定出检测时间点的寿期损耗概率;
通过理想生命周期、寿期损耗概率、检测时间点建立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维修规划模型;
根据维修规划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并得到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最佳维修时间。
通过理想生命周期、寿期损耗概率、检测时间点建立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维修规划模型;根据维修规划模型进行计算处理,并得到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最佳维修时间。将计算的最佳维修时间及时以预警信息的形式进行输出,方便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维护。
进一步的,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对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进行生命周期的预测的步骤包括:
S1:采集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所运行状态数据包括不同工作环境条件下每个时间点的运行状态数据;
S2:通过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S3:通过建立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寿命周期。
通过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电力设备生命周期的预测,避免了由于无法发现寿命到期的失效备件造成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保证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
进一步的,不同工作环境条件包括分别在-40℃、-20℃、0℃、25℃、35℃和60℃的环境温度下运行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
进一步的,通过存在生命周期期限的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博兴县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博兴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5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