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舱底水系统及船舶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04893.3 | 申请日: | 202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8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康;段仲兵;周崇冠;庞文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13/00 | 分类号: | B63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71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水 系统 船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舱底水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舱底水系统技术领域。该舱底水系统包括舱底水泵、出水管、压力水柜、第一吸水管、吸口阀和放气阀,其中舱底水泵包括吸水口和出水口,出水管一端与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连通至船舶的舷外;压力水柜的出口与出水管连通且进口与补水源连通;第一吸水管一端与吸水口连通且另一端与船舶的污水井连通;吸口阀设置于第一吸水管上且靠近污水井;放气阀设置于第一吸水管的最高点且位于吸口阀和所述吸水口之间。该舱底水系统解决了管路内存气的问题,减少了排气的时间,同时能够使系统管路内一直存有水,使管路内保持一定的水压,当管路上法兰密封不严或松动时,只会有水渗出不会有空气渗入,便于对管路进行查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舱底水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舱底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均设有舱底排水装置,以便能抽出及排干水密舱室中的水。目前船舶舱底泵大多为带自吸装置的离心泵,通常时候船舱内并没有太多积水能让舱底水泵正常启动起来,因此舱底水管路并不常用,时间长了,因为泵轴、法兰垫片、阀门及阀板等密封不严,通过这些密封不严的地方水会渗漏出来,空气会渗漏进管路内,在启动离心式舱底水泵时,只要管路内有少量的空气,水泵就不能正常排水,需启动自吸装置抽气;如果管路存在漏气,或管内有大量的空气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排出管内空气,此时舱底水泵不能排水,有可能演变成舱内严重进水的事故,危害船舶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舱底水系统及船舶,能够解决舱底水系统的管路内存气的问题,减少舱底水系统排气的时间。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舱底水系统,其中包括:
舱底水泵,所述舱底水泵包括吸水口和出水口;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且另一端连通至船舶的舷外;
压力水柜,所述压力水柜的出口与所述出水管连通且进口与补水源连通;
第一吸水管,所述第一吸水管一端与所述吸水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船舶的污水井连通;
吸口阀,所述吸口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水管上且靠近所述污水井;
放气阀,所述放气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水管的最高点且位于所述吸口阀和所述吸水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系统还包括第一补水管,所述第一补水管一端与所述压力水柜的出口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补水管上设置有补水阀。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系统还包括第二补水管,所述第二补水管上设置有旁通阀,所述第二补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一补水管连通以使所述旁通阀与所述补水阀并联连接。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系统还包括节流孔板,所述节流孔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补水管且位于所述旁通阀与所述压力水柜的出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系统还包括出口阀,所述出口阀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且位于所述第一补水管和所述舷外之间。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系统还包括舷侧阀,所述舷侧阀设置于所述出水管且位于所述出口阀和所述舷外之间。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系统还包括进口阀,所述进口阀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水管且位于所述放气阀与所述吸水口之间。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泵包括泵体、与所述泵体连接的自吸装置以及控制箱,所述控制箱分别与所述泵体和所述自吸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箱能够控制所述自吸装置启动以进行排气。
可选地,所述舱底水泵还包括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与所述出水管连接且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所述压力开关用于监测所述出水管的压力。
一种船舶,其中包括上述的舱底水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048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